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49317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低重心教学”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重心教学”漫谈张丙星(聊城第一中学,山东聊城252000)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真正的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现在的教学与这一境界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措施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低重心教学”的策略。一、“低重心教学”的策略1低重心教学”提出的背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中上等的学生,而忽略了同在一个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此就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水平,教的难,练的难,考的难。对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己闻道在先,况且乂教了十几遍,甚至上百遍,已非
2、常熟悉,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对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当然就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了。这就如同我们对一中周围的环境很熟悉,而一个外地人对我们一中的环境是全然不知一样。这样就导致只有少数智力好、基础好、习惯好的学生才能跟上。大部分学生因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心理受挫,心情郁闷、压抑,经受多次打击后,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2低重心教学”的内容“面向的低重心”面向后30名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求的低重心”每节课明确让所有学生掌握一两个或两三个问题;“难度的低重心”作业上做
3、的就是课堂上讲的那几个问题;“考试的低重心”降低命题难度的要求,每次考试优秀率须达80%以上。这样针对关键问题课堂上讲,黑板上练,作业中做,考试中考,最后达到熟记模型于心中。落实四个低重心的目的是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信心。因为只有让学生夯实了基础,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他们就会感受到进步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快乐;只有学生有了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就能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为确保“低重心教学”的真正运行,学校的考评政策中“管理的低重心”倾向应越来越明显。二、“低重心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美
4、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己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1931~1932年间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己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发展区”;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区”,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
5、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2低重心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着眼于“现有发展区”是无效的教学,过高地估计学生水平把教学着眼于“潜在发展区”是低效的教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低重心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现有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
6、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动态变化的,同样“低重心教学”中的“低”也是动态的、相对的。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低重心”也是不一样的;同一班级、同一学生的不同学阶段的“低重心”也是不一样。只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认识“低重心”,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低重心教学”。三、“低重心教学”要求教师思维还原稚化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rSqU0;,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把学科知识心理化”就是我们要将教材按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重组
7、,进行教学设计。与学生相比,教师“闻道在先”具有知识上的优势,“师道尊严”又有心理上的优势,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因此而产生负面影响,变优势为劣势。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如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就是学不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右充分展现开来,因此不能奋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应自觉进行“心理换位”,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眼光与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之所难”。不要光
8、讲“应该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做的”。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原理,而不是给他个模型。尽量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过程还原(还原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去思索,从中受到启迪。其次,教师应善于“稚化思维”(稚化冋归学生的思维起点),即在备课或讲课吋,教师要使自己的思维降格,后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发生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尽管这个问题已多次遇到过了),多以学生的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