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ID:25141846

大小:30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8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_第1页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_第2页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_第3页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_第4页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_第5页
资源描述: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类假鼻疽伯克霍尔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病源学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是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区域一般都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主要因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本病一般性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主要表现为化脓性病灶播散所致的暴发性败血症,或有肺部空洞的慢性结核样疾病。病源学类鼻疽杆菌(pseudomallei)革兰染色阴性,与鼻疽杆菌同属单胞菌,两者的致病性、抗原性和噬菌体敏感性均类似。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需氧,在普通培养上生长良好。此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自然耐药性。可产

2、生两种不耐热毒素,即坏死性毒素和致死性毒素,可使豚鼠、小鼠、家兔感染而致死。此菌产生的内毒素,耐热,具有免疫原性。羊、马、猪和啮齿类动物都可能感染本病,但它们与人一样,都是偶然宿主,维持本病流行的连续性作用不大。病源学类鼻疽杆菌有独特的生长方式,可产生细胞外的多糖类,在培养中细菌集落陷于大量纤维样物质中。病源学在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上均可生长,在MH平板上不形成色素。从孵育箱中取出平板时有杨桃味,48小时味道更明显。由于该菌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应避免开盖嗅其味道。在血平板上经过35℃培养24小时可见光滑的小菌落,48小时可见

3、溶血环,菌落不透明,粗糙,呈灰白色,中心厚实,凸起,边缘平坦,有不规则皱褶。病源学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吲哚阴性,动力阳性,不发酵葡萄糖,能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还原硝酸盐,且能在42℃生长。用rRNA基因(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s)将同一血清型类鼻疽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是对血清分型的一个有力补充,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工具。病源学在组织中细菌被放射线排列的纤维样物质所包围,这些纤维样物质是限定完好的糖质管状物,细菌由其糖质保护,不能被吞噬细胞有效吞噬,故常发生慢性感染。在急性败血性

4、类鼻疽患者,病菌全身性播散,主要在肺、肝、脾和淋巴结内,多数小脓疡可融合,肺部可形成空洞。类鼻疽时的内脏脓疡在脾脏者近75%、肝脏约45%、肾脏超过10%,偶见于前列腺。75%的病人有多脏器病变。病源学慢性类鼻疽最常侵犯肺部和淋巴结,中心坏死,周边有肉芽肿形成。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类鼻疽病灶都不是组织特异的,有不同量的嗜中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尸解组织中可检出无数的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或细胞外,单个或成链排列。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染源: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感染来源主要是流行区的水和土壤,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流行

5、区的水或土壤中很常见,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储存宿主。传染源以往认为与野生动物有关,如鼠类,但迄今尚无足够的证据。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意义较小。流行地区:其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及我国雷州半岛、海南等热带地区。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播途径: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这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吸入含有致病菌的尘土或气溶胶;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被吸血昆虫(蚤、蚊)叮咬;有报道认为可通过家庭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但也有感

6、染后数月、数年,甚至有长达20年后发病,即所谓“潜伏型类鼻疽”,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治疗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甚高。该细菌培养非常不易,故而明确诊断很困难。该细菌对于多数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目前明确的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一般均采用泰能,而非国内仿制同类药物才有效,且其治疗周期较长。病例患者男,48岁,海南省三亚市居民,反复发热1月余,右上腹疼痛伴黄疸1周。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8℃左右),伴寒战、大汗,咳嗽,有少量白色稀痰,之后反复出现发热。1周前患者感觉右上

7、腹隐痛,并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有2型糖尿病史。病例入院查体,体温36.9℃,腹部柔软,右上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感染病灶,诊断为肝脓肿。入院后患者间断性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先后采血培养5次,均提示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生长。使用亚胺培南1g/8h,共18天;其间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1次/8h2周。出院前采血培养为阴性,腹部CT示肝叶病灶基本消失。病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复方磺胺甲公式唑

8、的耐药率超过5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5.8%和18%。目前没有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初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10~14天,以后改为口服磺胺3~6月,若对磺胺过敏,可选用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最后这种细菌会用一种毒性蛋白(这种毒性蛋白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