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3985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阅读教学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 阅读教学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激活学生亲身体验,打通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链接通道。让学生将自己当
2、作文本中的“我”,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获得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呢? 一、在朗读中让学生体验。 以“读”为本,强调了学习文本是不断“读”的过程。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读”呢?一要注意整体地读,初步感知。通过整体地读,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并初步让学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二要细细地读,品味语言。抓重点句段,读人物语言、品精彩句段,让学生经过细细地读,细细地推敲,从而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情感;三要整体地读,升华情感。课文学完后,要让学生再整体地读读文本,揣摩文章巧妙的表达顺序,体会精巧的写作方法,以及蕴
3、含于文本中的丰富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得以升华。 二、在想象中让学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读”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体验训练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譬如,在教学《虎门销烟》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抓住这一句:“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激发学生的想像,想想当时林则徐下达了什么命令?说了什么话?教师一发问,定会激起学生想像的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不但活跃了,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而且课堂也会因此活起来
4、。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如,在教学《虎门销烟》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后,也可发问激发学生的想像,从而进行说话训练。“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激动得会说什么呢?” 三、在积极思维活动中让学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故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读了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
5、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想知道詹天佑是谁?有的说,想知道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有的说,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因为有了质疑,所以,学生读书特别认真,都想从书本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又譬如教学《钱学森》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质疑: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让学生通过读、找,把课文里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了出来。学生汇报后,再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把第1自然段放在文章的开头。最后,让学生明白,这样是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它的作用是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表达效果。
6、 再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可是,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于是,这些疑问,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浪。出于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又认真地读文本,用心地思考起来。我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方法,写灞河边的柳,是为了衬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的顽强的生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才能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所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与启发。是的,阅读教学只有与学生亲身体验融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培育情怀,滋养人格,获得生命的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