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2671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口范金刚[摘要]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疲劳累积而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该领域的研究者已经在人口学变量、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学习倦怠的前因变量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今后在学习倦怠的相关影响变量的深层作用机制、调节与中介效应、多层次的研究、学习倦怠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关键词]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评价与展望[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1671-2684(2010)12-0004-03一、问题提出学习倦怠的概念来自于对工作倦怠的
2、研究,是将倦怠理论引入到学习领域而开展的更具针对性的研究。迄今为止,虽然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学习倦怠进行明确的界定,但是基本上都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在学习中可能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和理想,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降低的同时自我价值感降低,即形成了倦怠症状。可以发现学者们都比较赞同课业压力或课业负荷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当学生处于学习倦怠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对学习疏远,对学习目标和意义冷嘲热讽,情绪和身心衰竭并且出现一系列的
3、心理综合病症,例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学习倦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由于学习倦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与探讨学习倦怠是一个必然的研究趋势。为此,有必要回顾一下现有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二、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1.人口学变量影响学习倦怠的人口学变量主要有:性别、年龄、年级等。目前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问题还存在着争论。马斯勒其(1982)认为,性别与
4、倦怠分数相关。张传月(2007)等人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闭。而台湾学者张治遥(1989)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祝婧嫒(200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性别对学习倦怠没有影响。关于倦怠的年龄因素的研究,国外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关,马斯勒其(1982)发现年轻人的倦怠感更高。国内对学习倦怠的年龄差异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年龄对学习倦怠影响的报告。目前年级变量被认为是研究学习倦怠较为必要的因素。鲁正火和万秀梅(1994)认为学习倦怠具有阶段性和时间性的特征。岳亮(2001)等人调查发现卫校护生也存在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张传月(2007)等人发现:不同年
5、级的高师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此外,祝婧媛、杨丽娴等人在中学生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2.环境因素影响学习倦怠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应激因素、学校环境、学业负担、人际交往、家庭因素和社会支持等。关于应激因素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倦怠与不良生活事件有关,并且认为应激是倦怠的前因变量。祝婧媛(2006)的研究显示,生活中应激事件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其中,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习问题对倦怠的预测效力最大。布兰科·史利文(2001)也认为,马斯勒其和雷特(Maslach&Leiter)提出的学习负荷、缺乏控制、奖赏不足、团体破裂、缺乏公平和价
6、值冲突等工作应激因素在学校中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倦怠。以上有关学习倦怠的学校因素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还有部分研究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发现大学生感受到的主要是来自各种名目的考试和课业压力(Yang,Hui-Jen2004;VillanovaBownas1984)阿1q。关于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者普遍认为,倦怠与社会支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张治遥(1989)发现:社会支持的人数和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很多研究考察了不同的社会支持的作用。家庭、朋友、教师、同事和管理者的支持作用是考察较多的方面。雅克布斯(20
7、03)等考察了149名大学生的倦怠情况发现,社会支持能够预测低倦怠水平。麦格里斯(2003)等探讨了希腊雅典一所国际学校中高学业成就的高中生的倦怠情况发现,父母支持与倦怠的情绪耗竭及人格解体因素负相关,教师支持与人格解体负相关,朋友支持与倦怠中的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相关。祝婧嫒(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存在相关,社会支持越高,倦怠程度越低;社会支持感悟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3.个体因素综合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的个体影响因素有: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意象、焦虑、内外控信念、控制源、情绪稳定、人格、应对策略、专业承诺等。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效
8、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格外关注。魏珍(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