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

ID:2512148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_第1页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_第2页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_第3页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_第4页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的现状分析【关键词】脑卒中  随着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更突出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1]。在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是社会支持,家属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患者更多、更好的社会支持。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脑卒中的高发病率、致死率和高达70%~80%的致残率[2]往往给家庭和亲属带来巨大持久的压力和痛苦,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本文从脑卒中对家庭产生的应激和影响、家庭应对方式、家庭需求、家庭干预4

2、个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1脑卒中对家庭产生的应激和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老爱幼照顾伤老病残的传统美德,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他们的家庭一般有子女,一个家庭一旦有脑卒中患者,家庭形态和角色因此而发生变化。  1.1生理的影响由于长期照顾工作而存在睡眠不足,身体质量改变,疲劳、肌肉痛、头痛、易患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心脏、肝脏和消化道的疾病及患癌症的概率增加,有调查发现,1/4的照顾者健康状况愈来愈差,1/8会经常生病,但有研究显示,随着照顾者能够接受他人(特别是朋友、同事等周围人群)的理解和支持,会觉得自

3、己做得有意义和价值,能很快适应[3]。  1.2心理应激因脑卒中的突发性和高致残率,家属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忧郁或无用感,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有时会产生失去自我和家人的感觉,过度的被要求,有被淹没的感觉。负担过重、无力感、愤怒、逃离,感觉心情沉闷、不耐烦、孤寂感、恐惧未来等心理应激问题[4]。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功能障碍,使家庭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多项调查显示,有55%的家庭照顾者有痛苦的感觉[5]。影响脑卒中照顾者的心理因素如下。  1.2.1年龄脑卒中照顾者年龄愈大,其身体负荷愈大,心理负担越高

4、,但有时也会出现年轻照顾者心理压力过高的情形。有学者研究3组年龄段(40~50岁,60~69岁,70岁及上)的脑卒中照顾者中发现,年轻组比老年组有更多的其他压力,此时年轻照顾者压力也较高。  1.2.2性别女性照顾者所表现的忧郁症较男性多。但也有学者指出,照顾者为男性时压力较大,可能与男性角色要求过多或过高有关[6]。  1.2.3患者的身体状态患者功能丧失程度愈大,照顾者的压力负担愈大。患者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易怒、烦躁、神情冷漠等均会加重照顾者的压力。脑卒中后患者有痴呆情形或认知功能缺失的也会造成照顾者相当

5、高的心理压力[7]。  1.2.4与患者的关系配偶的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父母,二级或三级照顾者(多为子女或兄弟姐妹)心理压力水平相对较低[8]。  1.3对家庭生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  1.3.1角色转变最常发生在配偶。由于患者生理行为残缺,其伤前正常角色缺失,要尽力弥补替代患者所减少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1.3.2婚姻生活脑卒中会降低婚姻的满意度。可能与其对角色改变及不确定是否可胜任新角色的焦虑有关。  1.3.3经济困难患者丧失劳力,亲属分身照料导致收入减少,加上医疗照护费用的大量支出,家庭财政困难在

6、所难免。  1.3.4社会活动受限由于长期为患者所困扰,家庭交流模式改变,家庭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娱乐活动。研究表明,最能预测家庭功能和情感压力的因素是脑卒中患者行为认知障碍和个性改变的程度。  2家庭需求  脑卒中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脑卒中患者的家庭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2.1信息需求脑卒中患者大多依赖家庭康复,家庭需求获得及时有效的相关信息。家庭所需获得的信息包括康复、治疗、疾病,其中康复信息需求占93.48%,治疗信息需求占87%,疾病需求占71.74%。康复信息中以日

7、常活动能力的培养需求程度最高占85%[9]。对社区资源和家居照护的信息需求也占较高比例。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处理疾病。(责任编辑:admin)  2.2支持需求多项资料显示,家庭支持需求包括专业支持、物质设施支持、情感支持[10]。医护人员应定期针对脑卒中患者家庭举办讲座或座谈会,教授他们相关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感觉得社会理解与支持,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相互沟通、分享和交流照护经验与心得;另外,还可以加强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2.3参与护理的需求为生病的亲属提供帮助,并且通过

8、参与护理,可为日后居家照护奠定基础。  3家庭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也称具体的应对努力,是个体处在一个特定的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整等。应对策略会根据压力本身的性质,随时间和情境不同而产生应对效果的不确定性,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主动行为应对、主动认知应对及回避应对[11]。家庭应对是指家庭资源的管理、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压力源和危机的适应能力,根据“家庭压力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