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9785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美学修改与道德修改:论金庸小说再修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学修改与道德修改:论金庸小说再修改论文..毕业摘要:世纪之交金庸对自己作品的再一次修改,显示出有三对逻辑关系需要认真处理,即创作逻辑与修改逻辑、科学逻辑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与审美逻辑。从金庸先生再修改的整体情况来看,是外在的科学律、道德律大于内在的艺术律,美学修改的成分少,“道德”修改的成分多,这种大规模的全面再修改应该慎重。关键词:金庸小说;美学修改;道德修改自从1955年金庸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就持续创造着一个伟大的传奇。而在1972年金庸宣称“退出江湖”之后..毕业,金庸不断修订其全部武侠小说,到今天已经有了三个版本:1955年至
2、1972年的初稿,主要以报刊连载形式发表,称为连载本,目前已很难看到;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到1980年完成,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出版,共36册,称为新版,大陆地区由三联书店出版,称为“三联版”;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称为新修版或第三版,至今已全部完成,并结集出版。修改自己的作品是作者自己的权力,但另一方面也会颠覆已经在读者中建立起来的既有印象,尤其是像金庸小说这样的“流行经典”,更易造成种种争议乃至混乱。金庸在第三版的修改过程中,不时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在网上引起了极大争议。2007年底以来,学术界也出现了一
3、些反对的声音,如汤哲声认为金庸完全没有必要修改,认为“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金庸先生更应该尊重自己当年处于创作爆发期的灵感”;马睿也认为,金庸的这一次修改,“就金庸对武侠小说这一文体的贡献来看,并没有新的突破”。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希望能够允执厥中,探寻金庸小说再修改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比如韩云波就认为,金庸小说再修改的内在动力,是金庸希望将自己的作品由“流行经典”变成“历史经典”。无论人们是否赞成金庸小说再修改,到今天,金庸小说第三版已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那么,与其多谈赞成与反对,不如多谈成功与失败。因此,本文拟在已就纵向流传角度
4、探寻金庸小说从“流行经典”到“历史经典”的内在动力机制基础上,再进一步从横向提升角度探讨金庸小说再修改中“美学修改”与“道德修改”的矛盾及其实际效果,具体从创作与修改、科学与艺术、生活与审美三对逻辑关系入手来进行分析。一、创作逻辑与修改逻辑在讨论金庸小说再修改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逻辑事实需要确认,即创作与修改是否属于同一逻辑关系。当年,欧阳修用八百里快马追回自己写的《昼锦堂记》,把文章开头一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然后心安理得,觉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但这种增加两个“而”字的修改在一般读者看来似乎可
5、有可无,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这样看来,作家修改作品的“微言大义”,一般读者似乎并不能深味个中三味。这次金庸先生全面修改自己的作品,似乎就有点这个意思。修改惹得很多“金迷”强烈抗议,他们扼腕叹息,认为金庸这是“糟蹋”了自己的作品,由潇洒不羁的“金大侠”蜕变成了婆婆妈妈的“琼瑶奶奶”。一些网友毫不领情地批评金庸此举是“自废武功”、“挥刀自宫”,把好好的作品变成了“现代肥皂剧”,毁了金先生“一世英名”,是老年金庸的一大“败笔”。有的“金迷”还发起“罢读”联盟,抵制新修版;有的读者批评金庸为了版税,利欲熏心;有的人干脆骂起街来,认为金庸“老糊
6、涂了rquo;,是想要“不朽”,失去了“大侠”的风范。金庸先生看到这些,也许会痛心疾首自己的良苦用心竟不被理解。本来,修改自己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常有的事情,没什么大惊小怪。多少诗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弄得“郊寒岛瘦”也在所不惜。歌德24岁开始写《浮士德》,84岁才终于完成,反复修改终成千古绝唱。《红楼梦》也“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才得以面世。历史上字斟句酌的“推敲”、“一字之师”等等佳话不胜枚举。为何金庸改不得?这主要是因为修改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作品并不一定都需要反复修改,同样是歌德,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仅仅半个月就一气呵成
7、,成为不刊之论,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有反复修改反倒把经典改成庸作的现象,比如1949年后,巴金、老舍、曹禺等都对自己前期的代表作品《家》、《骆驼祥子》、《雷雨》等进行过“改造”,但修改后作品的艺术性却打了折扣,远不如前了。所以,“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修改就会锦上添花,反之恐怕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因此,文学修改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对和错,修改本身是复杂的,它的作用是双面的。在总体上来说,金庸这次修改基于“责任”的“道德”修改大于美学的修改,是勉强的。因为他没有按照艺术的内在规律来对待艺术,更多地是用一些外在的道德律、科学律来修改作品,没有
8、按照艺术的逻辑而更多地是按照理性的逻辑来修改作品,没有按照审美的超越方式而是按照日常生活的功利方式来处理情节,说教的成分多了而想象的成分少了,客观的成分多了而激情的成分少了,世俗的成分多了而理想的成分少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