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

ID:25091357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_第1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_第2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_第3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_第4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文/赵文静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意境是诗的生命,诗歌教学必须分析意境。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加以疏通,然后简单生硬地归纳出主题思想,平板机械地罗列几条写作特点,那么,无论怎样脍炙人口的诗,也会使学生觉得索然寡味。因此,生动地分析诗的意境,再现诗的意境,使学生通过诗人描绘的有限形象,领悟到更多更深远的东西,从而受到美感教育,是诗歌教学的主要途径。一、情景交融——从“如画”到“融情”诗人情感的表达主要靠景物来表现的,抒情作品具有一种对画面的依赖性,正如艾略特所说的“如画性’,是一种生动的直观。把诗的形象呈现在学

2、生面前形象是意境的基础,诗的意境是靠形象构成的。如果我们能把诗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引起他们的思索和联想。从画面中解构情感。如:《再别康桥》中绚丽斑斓的绘画美,诗人非常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底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的情感从而体验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真

3、正品读出诗味来。二、虚实相生——感悟意境的内在本质与精神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更多、更深远的东西中国的诗歌传统,特别讲究含蓄不露,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这就强调“象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诗人在作品中描绘的形象,不只是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这种“神似”的形象,已经不是生活形象的原型,而是诗人按照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现象“去粗取精”之后所创造出来的。因此,虽然任何一首诗的形象总是有限的,但它反映出来的生活内容却是无限的。我们在分析诗的形象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形象本身,要开拓和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4、空间,也就是“诗意的空间”一方面将原有画面在联想中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要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情感的体味和感悟。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歌中的乌衣巷是当时金陵东南的一条街。这是个很古老的地名。东晋时江南巨族都居住在朱雀门外,而当时不可一世的豪门世族王导、谢安的宅邸便在乌衣巷。六朝以前,石头城一直为六朝古都,历史上金粉楼台曾极一时之盛,但这一切均随着六朝的灭亡,成为过眼云烟,六朝故地、王谢旧址已是一片荒凉,诗人自眼前的实景写起,又经过一系列的联想,不知不觉便把读者引入对历史的沉思。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多的让学生看到“象外之旨”、

5、听到“弦外之音”、悟出“言外之意”。三、生命律动——体悟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宗白华认为,意境中“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揭示形象中蕴涵的哲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诗歌的重心在抒情言志,体味到生命节奏,生命律动便是意境的本质特征,意境中固然是要描写景物的,然而“意境是使客观景象作我主观情思的注脚”。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只有用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海,才能表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这种将客观景物拟人化的结果使得读者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生命本真

6、的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他显然主张诗人应当表达最诚挚的情感,甚至不惜蘸着生命的鲜血而凝为诗情,这样才能表现生命的律动,才算有意境,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只有用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能表达,所以景物成为抒情的媒介,意境作为一个诗意的空间,不是空旷无物更不是一片死寂的净土,而是一个充满了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空间,唯其动态千钟,方能显示生命的律动,意境的魅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诗歌教学中这种化静为动便是意境丰富的重要手法,颜色无论怎样说都是不动的,但刘禹锡为了表达苍苔的生命律动,竟然让

7、它有了“行动”,有了意念,增添了“飞动之趣”,从而把苍绿色的苔藓鲜嫩可爱的生命写活了,在教学中,要通过景物化动为静的写法体味作品中活跃着生命律动的审美空间。好的诗歌作品妙在它能够余音袅袅,这也就是师生要共同品评的“韵味”。“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总之,意境作为抒情文学的高级形态,这一点要在诗歌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去体会,也可以将其用到写作当中,从而拓展和衍生诗歌的学习空间。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