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城市规划

汉中市城市规划

ID:25076219

大小:460.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汉中市城市规划_第1页
汉中市城市规划_第2页
汉中市城市规划_第3页
汉中市城市规划_第4页
汉中市城市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中市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中市城市规划报告XXX(陕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xxxx班级,陕西汉中723003)指导老师:xx[摘要]通过对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汉中市的发展史,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同时感受到汉中的文化底蕴和绮丽风光。[关键词]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数字化现代化规模化66目录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2一、汉中地理2二、汉中历史2三、汉中生物种类3四、汉中市经济发展4五、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感想56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一、汉中地理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南郑、梁州、天汉

2、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境内洋县生存有全国一级保护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区10县。二、汉中历史6汉中市历史典故汉中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

3、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据现有资料分析,名城建设发展主要有西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人口380万。汉中市城市板块地理三、汉中生物种类植物: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市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其中

4、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中国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5]6 汉中是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陕西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朱鹮动物种群:汉中地区位于古北界动物区系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南北动物兼有,动物种群组成丰富。其间生存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中国大鲵(娃娃鱼)等。朱鹮已经成为汉中

5、的城市象征(市鸟)。汉中地区野生脊椎动物计有:鸟类335种,属17目、51科,其中留鸟155种,夏候鸟91种,冬候鸟28种,旅鸟61种;哺乳动物137种,属7目、27科;两栖类动物24种,属2目、7科;爬行类37种,属3目、9科;鱼类109种,属6目、15科。四、汉中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板块一张城市规划的智能沙盘,横卧在二楼中心,呈现出汉中市“天汉甚美”的景象。在此次规划中,汉中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为“一个先导,两个突破,三个目标,五个战略”。汉中市将通过阳安铁路和西成铁路,西汉、十天和宝汉三条高速公路、

6、柳林支线民用机场,沟通秦岭和巴山南北,承担联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功能;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实力的突破;立足于建设“最美丽的城市”,重点在人文特色和山水特色上取得突破;将汉中建设成为衔接大西北、大西南和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成为“西三角经济圈”产业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国内知名的特色旅游休闲城市。6数字化城市发展框架不仅对城市交通做出了规划,还对城市文化进行了整合,建设商代青铜博物馆项目,设立端公戏、地围子等地方曲艺保护项目,“张鲁城”项目,李家村史前黑陶文化整理项目,著名邮驿

7、、古渡复原项目。并不断发展各个县的优势来增强汉中市的经济力量,以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战略。在未来十多年,汉中市总体结构将发展为“一主两副、三轴四区”:即汉中市区为主核心;城固、勉县县城为两个副中心。“三轴”为汉江(西汉高速)城镇发展主轴以及宝汉、十天高速两条城镇发展副轴。“四区”为南部巴山、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西部城镇发展区,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五、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感想通过对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汉中市地理的优势与劣势,提出的高速公路建设,无疑大大减轻了它的劣势,同

8、时提出的文化规整,旅游建设,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它的文化底蕴。城市规划展览馆担当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重任。城市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生命历程,承载和延续着城市文化,也赋予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文化建设要依托历史,坚守、继承和传播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减少商业开发和不恰当利用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积极发展创新产业和服务业,促进城市经济升级转型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顺应现代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借鉴和吸收全人类的文化成果,扩大名族文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