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55461
大小:21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题13】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B)A.AgNO3B.Na2SO4C.CuCl2D.KCl【解析】从题中可知,只要加适量的水就可复原,说明电解的时候实质就是由于水的分解,因而电解的溶液是强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或强碱。【题1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mL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
2、为(A)A.410-3mol•L-1B.210-3mol•L-1C.110-3mol•L-1D.110-7mol•L-1【解析】根据题意,增重的是金属铜,有反应方程式2CuSO4+2H2O2Cu+O2↑+2H2SO4,可知铜的物质的量与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H2SO4)=n(Cu)=【题15】已知有关M、N、P、Z四种金属的以下实验事实:①M+N2+==M2++N,②用Pt作电极电解同物质的量浓度P和M的硫酸盐的混合溶液,在阴极上析出单质M,③把N和Z用导线相连并同时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
3、反应为Z2++2e-→Z,N→N2++2e-。判断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D)A.M>N>P>ZB.M>N>Z>PC.Z>P>M>ND.P>M>N>Z【解析】由每句话可以推出一个活泼性关系:①M+N2+==M2++N说明M>N,②说明P>M,③说明N>Z。故有P>M>N>Z。【题16】用惰性电极电解VL某二价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一段时间后,阴极有Wg金属析出,溶液的pH从6.5变为2.0(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析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A.B.C.D.【解析】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M。由电子守恒得解得M=。【题17】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molFe(OH)3沉淀,此时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共为(D)A.2molB.3molC.4molD.5mol【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写出总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整个过程发生如下化学反应:Fe+2H2OFe(OH)2+H2↑,4Fe(OH)2+2H2O+O2==4Fe(OH)3从反应方程式中找出H2O与Fe(OH)3之间的关系。10H2O~4Fe(OH)31045mol2mol【题18】用惰性电极电解CuC
5、l2和NaCl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的物质是(B)A.H2和Cl2B.Cu和Cl2C.H2和O2D.Cu和O2【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NaCl混合溶液。阳极反应:2Cl-→Cl2+2e-阴极反应:Cu2++2e-→Cu阴极上得铜,阳极得Cl2。【题19】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导管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mLpH=3的盐酸,乙加入50mLpH=3的醋酸,丙加入50mLpH=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
6、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1)开始时三者反应速率的大小为 。(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 。(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 (简要说明)。【解析】(1)开始时甲、乙、丙中分别加入了盐酸、醋酸、醋酸,三者pH均等于3,所以一开始三种溶液中c(H+)相等,开始时,三者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终了时生成氢气一样多,说明酸是足够的,锌没有剩余,也说明了与酸反
7、应的锌也是一样的,但由于丙中多了少量的CuSO4,发生了锌置换铜的反应,所以丙消耗的锌会比前面两个多一点点。(3)一开始三种溶液H+浓度一样,由于乙和丙中盛的是醋酸,反应起来后,弱酸是缓慢电离的而且是部分电离的,所以H+浓度会比较大。而丙构成了原电池,所以是三个中最快的。【题20】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钠,我国的氯碱工业大多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1)写出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和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阳极: 阴极: 总
8、反应式: (2)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一般采用金属钛作阳极,其原因是 ,阴极一般用碳钢网制成。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其作用是 。(3)为了使电解氯化钠的速度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BD)A.增加阴极碳钢网面积B.提高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温度C.加大阴极与阳极间的距离D.提高电解时的电源电压(4)如果对某离子交换膜电解槽采取下列措施:①电解时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2倍;②电解时电流强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③电解时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