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

ID:25031176

大小:6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7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_第1页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_第2页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_第3页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_第4页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对比语言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泛意而言,形合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其实质是指“关联词的撑持”;意合则指词语或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凭借助词、语句意义或语句间逻辑关系来实现,其实质是指“关联词的排除”。〖ZW(〗见《外国语》1996年第1期23页。就英汉两种语言比较而言,汉语意合重于形合而英语则形合胜于意合,这是英语与汉语在语段层面上的根本区别,是英汉语段间的“异质性特征”

2、。语言学研究和译学研究甄别形合与意合异同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比较英汉语言在语言外在形态上的异同显微,而在于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显著形态差异的深层动因。语言学界所说的汉语意合重于形合,是阐说汉语民族在驾驭汉语时所运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哲学传统和语言思维范式。讨论形合与意合问题时若背离这一出发点,只可能是缘木求鱼舍本而求末。鉴此,本文拟从哲学及思维角度,就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内在成因谈一点初浅看法以供探讨。一、综合性思维是汉语意重于形的理性根源综合性思维是指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认知对象特征,认识认知

3、对象属性的思维认知方法。汉语民族的综合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上的整体观是一致的。中国哲学史上注重整体观照的传统可谓根深基厚,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哲学中“一”的观念就是整体观的反映,它在我国古典哲学中具有本体论的涵义。道家贤哲从研究自然的角度对“一”多有阐述:“万物得一以生”(《老子·第三十九章》)阐明“一”是万物孳生之源,没有整体上的“一”就没有多样化的万物;庄子把“一”的观念推广至更为广阔的领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他认为天与人,物与我皆可合而为一,万物、人间,乃

4、至宇宙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观念得到弘扬。儒家诸子则从社会与政治的高度诠释了“一”的根本属性,即政治统一:《孟子·梁惠王》载,梁襄王问及孟子天下何以安定时,孟子答曰“定于一”。儒家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它既使中国哲学带有“人学”韵味,又为宋代理学运动中的“一元论”奠定了基石,也使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得以与人论等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的观念与其他学科理论的融合形成了我国古典的系统论原则。可以说,中国哲学的整体观实质上就是系统观。古代贤哲们认为,研究天人关系时既须考虑天道对人的影响

5、,亦必以人为本位重视人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等,即“天人合一”。依此推而广之,任何整体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依照一定的秩序和层次彼此联系且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就是任何系统都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系统的开放性必然要求研究事物时要对其进行整体考察和综合把握。由此看来,中国哲学重视整体观照的实质在于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旨在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和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致的认识。这种整体观照经历数千年的沉积、凝炼和升华,使汉语民族在思维

6、运作上形成了长于综合,善于提纲挈领,以纲统领全局的“综合性”思维优势。用哲学语言表达就是“多元归一”。汉语语言表现的意合特征便是汉语民族综合性思维优势的有力佐证,也是汉语民族运用综合性思维对自己语言的演化和发展做出的理性选择:(1)可如今,她受的苦太重,毕竟是一个妇道人家,地里没劳力,里外没帮手,不让五兴退学吧,要吃要喝又要花钱,还加上侍候我这废人,一想到这,我心就碎了。(贾平凹《天狗》)(2)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颗钮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7、钱锺书《围城》)(3)王家的里外亲戚,人口不旺,正人也不多,爹娘下世后,大半就断绝了来往;小半的偶有走动,也下眼看天狗不是个能成的人物,情义上也淡得如水。(贾平凹《天狗》)(4)堡子里的人没有不对他热羡的,眼见着打井如挖金窖,好多父母提了四色重礼,领着孩子拜师为徒,这井把式,却断然拒绝。(贾平凹《天狗》)(5)他是舅家门上最大的外甥……可给舅写铭旌,做第一外甥的天狗,名字却排不上。已经死去的三姨的儿子在县银行当主任,有头有脸有妻有子,竟替换了天狗,天狗那时很生气:人没了本事,辈数也就低了?(贾平

8、凹《天狗》)上述数例几乎无一使用纯粹语法意义上的连接词。以例(1)为例:整体语段由多重复句构筑而成,其中以因果关系为骨架,兼有并列、假设等关系。以例(4)为例,该句为三重复句,整句以转折关系为纲,兼容两重因果关系。余例亦可同样进行分析。在这些例句中,各种逻辑关系相互交织彼此映衬,形成一张脉络清晰而意义完整的网络。各小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语句衔接自如,充当了各语句间的内在的连接纽带,因而语句必然呈现出意合的特征。诚然,以上各例中均可添补上某些连接词,以(4)(5)两例为例,括号中为所补连接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