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11831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马文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方法发生的新的变化。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种转变克服以死记硬背和简单再现的弊端。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不高。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面临新的困境,重提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又将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教育不仅是精英教育,
2、即所谓的优等生教育,但更多的是大众教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仅要培养优等生,更多的是中等生,特别要注意教育、辅导、转化后进生。这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后进生要包含深情、热心、耐心、细心,要有深爱自己学生的情感,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权益,激励他们的上进,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成长,树立他们的自信。 在讲解“延伸生命价值”时,我引用了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引起你自豪的不是你自尊,而是你在追求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然后师生共
3、同分析比尔?盖茨成功的原因,从而让全体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同学们纷纷表示应努力为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而奋斗。 在讲解“珍爱生命”时,引用了一句俗话“老了,不中用”,“老了,真的没有用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后代子孙是不是不该赡养我们吗?”以此告诉学生:人本身无好坏之分、贵贱之别,每个人都是社会上平等的一员。面向全体学生还应该做到鼓励和赏识,爱护和关怀每个学生,特别应关注后进生,使他们感受自身的价值,拾取破碎的心灵,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挖掘自身的潜能
4、,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美,表扬和帮助,要伸出热情的手,应同优等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得,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和谐,效率才会更高。 2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情感性、年龄性,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教。”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信你的教”,“听你的言”,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自己要有情感的激发,通过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师生情感交融,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这一点是
5、不容置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 比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可以多选择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方法;例如,讲解《珍爱新起点》这课中“创建新集体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这个问题时,我出示三幅漫画“一幅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一幅两个和尚抬水喝,一幅三个和尚没水喝”,学生通过漫画很容易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初中的学生,一般年龄是
6、十三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部分男生易散漫、讲义气、好斗,部分女生随着性成熟,会学习分心。应该多选择一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我讲《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这课中“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这个问题时,我引用小君和小哲的案例:小君与小哲是同班同学,一次口角,引起斗殴,小哲一时冲动,用匕首刺中小君的左肩、背部和腰部,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小哲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当律师的梦想成为了泡影。这个案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真正认识到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意气用事,要关爱他人的生
7、命,否则害人害己的道理。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情感性年龄化,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过程的动态性、思想性,提高学生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的学习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和帮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要学生对所学的道理有认同感,然后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引
8、导其行为。对此,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设计好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外,还应当就要注意一个动态目标,通过巧妙的设计提问,多层次进行提问和探询学生,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集中其注意力,活跃、思维,积极地投入学习。 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突然会问一些冷僻、深奥的问题,使教师措手不及,这时教师冷静应对,及时处理,教师可以指出: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课后一同来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修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