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ID:25003246

大小:125.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

2、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凸透镜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

3、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f=10cm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共11组、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七、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课件,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他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

4、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什么有关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这些问题。(二)自主学习任务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1、自主回顾(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在哪里?(2)、介绍什么是物距和像距,2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和倒正跟什么因素有关?(2)作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和倒正跟物距有关。(明确目的)(3)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根据阅读明确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物距分别是什么(u>2f,u=2ff

5、。(4)进行实验:指导学生组装实验器材。注意事项:蜡烛、凸透镜、光屏顺序放到光具座上,且三者中心处于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小组讨论为什么?)实验探究:根据猜想,实验时先改变物距,由大到小进行几次实验。并提醒学生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填写实验数据(5)收集证据凸透镜焦距f=___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u=fu

6、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7)评估与交流:我们的猜想得到验证吗?与焦距是否有关?同学们的问题都得到答案吗?在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8)规律再现总结提高:(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课件显示:Flash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次观察后总结出新的规律:一倍焦距处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成像口诀:实像异侧倒物像距相反像随像距变虚像同侧正物像距相同相随像距变(9)知识应用、解决问题:回放课件,学生概括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水滴放大镜:学生上台演示,台下学生解释。八、课堂小结、学生代表积极发言,畅谈这节课的收获。九、课堂

7、反馈十、布置作业凸透镜焦距f=___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u=fu2fu=2f2f>u>fu=fu2fu=2f2f>u>fu=f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