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

ID:24999529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_第1页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_第2页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_第3页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_第4页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改进探讨黄永东1潘智丰1王庆纶1罗杰东1石磊1刘彦舜2郭永强3(1福建省永安市立医院神经外科366000)(2福建省永安市立医院麻醉科366000)(3福建省永安市立医院影像科366000)【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开展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8年间作者釆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6例三叉祌经痛患者疗效,特别是近3年来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标准术式基础上加以改进。结果所治疗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94%术后疼痛消失,6%患者疼痛缓解,术后并

2、发症有面部麻木,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结论三叉祌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我们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改进,术前行MR检查,明确诊断,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麻醉以及显微技术及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是治疗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关键词】三叉神经显微微血管减压控制性降压磁井振【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048-02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自上世纪90年以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复发发生低,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永久性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

3、于临床,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祌经痛患者[1、2]。我院于2004年开展此项手术,在此术式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从2004年3月至2012年6月对3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4-82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患者病程1年至6年,平均4.2年,多数患者曾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剂量03-1.6/日不等。部分患者后期发作可表现为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发作表现为疼痛发作时间延长,并

4、伴有不同程度触觉减退,个别患者可呈三叉神经痛持续状态,为三叉神经痛的连续发作。2、MR检查:近3年来10例患者均使用1.5T飞利浦ACHIEVA磁共振扫描仪扫描,8通道相阵线圈,范围从中脑上缘水平至延髓下缘行B_FFE序列扫描,然后在三维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观察,显示三叉神经形态、走行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3、术中控制性降压麻醉及监测:在常规全麻基础下进行控制性降压具体如下:用0.01%溶度的硝普钠(5%GS50ML加入硝普钠注射液5MG)推注泵注入,控制入量以2〜6ug.kg-l.min-l。术中维

5、持MAP55〜70mmHG,HR60〜90min-l。依据术中血压进行液体输注速度及容量的调节。由于血压于2〜3MIN开始下降,心率反射性加快,可适当辅助用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50ug.kg-l.min-l推注泵注入,据心率、血压水平调节。术中监测:常规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压、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呼吸末CO2值;间断监测血糖。4、手术方法:患侧向上侧卧位,头位下垂颈脊角≥100°,使患侧乳突处于头部最高位置。头颅用三翼钉头架固定。采用乙状窦

6、后入路,切U长约6cm,于星点处钻一骨孔,作乳突后枕骨骨瓣,骨瓣直後2.0-3.0cm,硬膜呈“V”形切幵并行悬吊缝合。手术显微镜下缓慢释放出脑脊液,通过缓慢释放脑脊液来置换手术空间,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将小脑用脑压板牵向内下方显露桥小脑角区。充分打开三叉神经根部周围的蛛网膜小梁,特别是剪开神经根部和覆盖在桥脑背外侧面的蛛网膜,探查神经根进出脑干区,认真识别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采用锐性剥离方法将责任血管(大多为小脑上动脉)充分游离后,将其推移离开脑干区充分减压,选择适宜大小和外形的Teflon减压垫棉,放置于

7、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如是静脉单独或参与压迫三叉神经吋则将其电凝后切断,如未发现责任血管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离断术,完成减压操作后术野彻底止血,充分冲洗,冲洗吋压力和速度不能过大过快,以免损伤面听神经和后组颅神经。严密缝合硬膜,不放置引流,常规进行关颅。结果:全部病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疗效评价: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症状部分缓解为好转,有效者包括治愈及好转病例,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单纯动脉压迫31例,单纯静脉压迫3例,动脉和静脉同时压迫1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本组手术后总有效率100%,治

8、愈率9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1例,耳鸣和听力下降各1例,随访期间均自愈。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唸咳1例,一过性声嘶1例。讨论:1966年jannetta开展首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认为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出脑干区责任血管压迫,发生脱髓鞘病变,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导致颅神经疾患,根据病史,典型发作及扳机点一般诊断容易[3]。显微血管减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