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ID:24992161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_第3页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成毅1张莲芳2【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患者20例

2、(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屮痊愈患者共19例(38.0%),好转患者*26(52.0%),无效5例(10.0%),总有效率为90.0%。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治疗效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采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联合尿激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关键词】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鉍激酶;慢性硬膜下血肿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

3、性硬膜K血肿患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在临床手术屮使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前來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硬膜卜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1],本次研宄所选取的观察对象均全部经过临床诊断以及CT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偏瘫[2,3]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患者年龄为62-77岁,平均年龄为(

4、64.5±3.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7.8±4.1)岁。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4],具体方法:观察组选择CT片断层最人层面,血肿的前、上部三分之一和后、下部三分之•一为穿刺点。在局部麻醉下徒手锥颅,置入直径3mm带侧孔的硅胶管于血肿内,用注射器于硅胶管尾端轻抽吸出陈旧的血性液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引流液清亮[5】。而对照组选择T片断层最人层面

5、,血肿的后、下部三分之一为穿刺点,同法手术。术后第一天引流平面高度保持在侧脑室平面上10-15cm,以免因颅内压降低过快造成继发性颅内血肿。术后第2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2万u加生理盐水5ml,夹管2-3h开放,每12h一次,引流袋放置位置应不高出患者创面。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全部消除,肢体的肌力得以恢复,头痛头晕的现象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升[6】;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硬膜下的血肿影像基本消失,艽他的症状也发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冇所提高;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

6、都没有明显的变化。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数据,P<0.05,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通过头颅CT复查之后,发现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痊愈、好转以及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为30例、20例和0例,痊愈率为60.0%,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人数依次为27例、18例和5例,痊愈率为54.0%,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比两组间的痊愈率和总有效

7、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详细见下表1。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是指外伤3周之后所出现硬膜下的血肿,此疾病发病率较低,目前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为0.2%-0.5%之间,仅占到硬膜下血肿的15%。疾病的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奋轻微外伤病史或者是外伤史己不记忆。患者受到损伤之后,在短吋间内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表象,可能会伴有头痛或者是头晕等现象,但是患者很难引起重视。直到外伤1-3个月之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呕吐、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能无头痛症状),颅内压缓慢升高,此时才会接受临床治疗。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

8、给患者常规的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