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74066
大小:5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高中各科新课程标准的贯彻,高中生物教学也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首先论述高中生物新大纲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特点,之后论述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已取得进展,最后就如何贯彻高中生物新大纲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2-01传统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主要以凯洛夫教育学的思想为指导,把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将前人的知识、技能及观念等传授给学生的简单认知过程,遵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考核等一系列的常规,教师只顾
2、“教什么”,不研宄“怎么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体地位,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新课标倡导以探究、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重“灌输”向“帮助、引导”转变。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新大纲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特点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研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大纲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并且新大纲中对原有体系进行
3、了调整,更新了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点,指出了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生物教学应着眼于基础教育[1]。强调了高中生物教学应通过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教学已取得的进展2.1开展互动式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增加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自主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
4、的约束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与解答,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同时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促进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效率的提高。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2.2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随着信息与网络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作为一项现代的教辅手段广泛的被整合应用到各门高中课程的
5、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由于具有声像收集、演示等功能,对于局中生物学教学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辅工具,可以把一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生物学知识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贯彻执行新教学大纲3.1不断加强教师新大纲的学习,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刻理解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等。通过深刻地领会新大纲的主题思想及具体要求,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新大纲落到实处。新课标要求学生首先要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相联系,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
6、应用和实用价值,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许多问题都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熟悉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2]。3.2不断提局教学技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
7、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3加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新大纲的实施。新大纲从素质教育和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接班人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真正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使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化,从重智育向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转化,从重知识、理论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力并重转化。因此在贯彻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