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44786
大小:68.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综合护理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综合护理对策分析粪忠焕(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产科553400)【屮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420-02【摘要】FI的对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综合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单胎足月健康产妇98例,对其在分娩前展开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而后依照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各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妇的SAS、SDS评分较自然分娩组高
2、(P<0.05);产后出血组(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未出血组高(P<0.05)o结论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增加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关键词】精神因素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对策分娩于产妇而言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分娩也是一种强烈且持久的应激原。近几年有学者指出,产妇的精祌状态会对分娩过程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本次研究屮出于对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综合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A的,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健康产妇展开了SAS和SDS评分,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分娩方式和出血情况产妇的评分结
3、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屮资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健康产妇,抽取其屮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平均(27.8±12.4)岁,孕周38-42周,平均(39.7±3.4)周,胎儿体质量在2879g-4014g之间,平均(3114.3±109.7)g;98例产妇中剖宫产57例,自然分娩41例;发生产后出血者(分娩24小吋内出血量〉500ml)18例,未发生产后出血者80例。1.2方法将以上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成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分别含57名和41名产妇;而后又按照产后出血发生与否分成产后出血组与未出
4、血组,分别含18名和80名产妇。对以上产妇在分娩前展开SAS、SDS评分,而后对比分析各组评分结果。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结果进行X2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果2.1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经统计得知,剖宫产组产妇的SAS评分为(54.3±5.7)分,SDS评分为(55.8±4.9)分,自然分娩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较剖宫产组低(P<0.05),详见表1。表1不同分娩方式
5、产妇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2.2产后出血与未出血产妇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经统计得知,产后出血产妇的SAS评分为(55.3±5.4)分,SDS评分为(56.8±5.1)分,未出血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较出血组低(P<0.05),详见表2。表2产后出血与未出血产妇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3讨论通过以上研宄证实,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应采取相砬的护理对策,缓解产妇的不良精神状态,降低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针对存在焦虑和抑郁产妇应采取以下综合护理对策:①询问健康史。对产妇是
6、否存在子宫肌瘤、血液病史等进行了解,特别是应对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搜集,而后采取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②心理护理。在待产期积极同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产科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缓解其紧张情绪,并对产妇存在的困难给予帮助,指导产妇学会精神放松[3】。③生活护理。保证产妇病房的安静与清洁,减少亲友探视,保证产妇能够获得足够的休息吋间。对产妇进食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进行鼓励,并注意钙、铁等的补充,尽量少食多餐。做好产妇会阴的护理,保证阴道的清洁[4】。综上所述,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因此临床应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产妇采取有
7、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实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参考文献[1]冯冰霜,刘正香.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J].国妇幼保健,2010,25(35):5190-5191.[2】侯素珍.产妇精神因素与分娩过程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44-3245.[3】魏春霞,马健,朱丹玲,等.妊娠早期妇女心理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