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33929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训练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不及时治疗,易发展成为脑性瘫痪,如在出生后1年内得到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可以治愈或在最大限度上恢复脑功能,减少儿童残障。我院从2002年10月以来对10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综合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2002年10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康复门诊及住院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全部符合脑瘫早期诊断四要素标准[1](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和肌张力异常),其
2、中男63例(61.8%),女39例(38.2%),0~6个月26例(25.5%),7~12个月76例(74.5%)。 1.2训练方法 (1)视功能训练:训练者通过反复的视觉刺激,如用色彩艳丽玩具等训练其双眼注视物体并追随物体左、右、上、下活动,达到主动追随移动的人、物或寻找所感兴趣的物体等。(2)头控制训练:通过被动训练,头能主动控制并保持正确姿势。如让患儿俯卧于楔形垫上、蛙式竖抱等,训练其抬头、转头、低头等功能,达到头主动控制并保持正确姿势,此后逐渐锻炼其耐力。头控制的良好,是将来患儿翻身、坐、爬及站的基础。(3)上
3、、下肢功能训练:根据Bobath技术原理,先降低四肢肌张力,然后采取被动、助力、主动方式进行四肢功能综合训练,包括双手中线活动、抓握、传递及手的对掌、对指等,双腿踢、蹬、抬起、跪、爬及站立、行走等。(4)翻身和爬行训练:根据Vojta法原理,依据患儿年龄,采用适当手法,通过不断刺激,反复翻身及爬行训练,从被动至助力,最后主动,达到翻身、爬行的目的。 2疗效评定与结果2.1疗效评定 (1)显效:肌张力与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异常姿势或反射消失;(2)有效: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肌张力仍有轻微异常或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但运动
4、功能较正常同龄儿略有落后;(3)无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或)肌张力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责任编辑:admin)2.2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0~6个月以内的婴儿中25例运动功能发育赶上甚至超过同龄儿,但其中4例仍有轻微肌张力异常;1例患儿因完全性脑发育不良,其身长、体质量、运动功能等均无任何改善,有效率达96.2%。7~12个月婴儿中,66例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与同龄儿无异,2例肌张力仍偏高,运动功能也落后于同龄儿,5例患儿因肌力下降而运动功能仍落后于同龄儿,另有2例因合并癫痫而中止康复治疗,1例肌张力及运动功
5、能均无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6.8%。 3讨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作为脑性瘫痪的代名词,过去一直认为是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脑的可塑性理论为其奠定了早期干预的解剖学基础,虽然脑细胞的数量不再增加,但及时正确的运动及刺激,可使损害的大脑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促进大脑发育、恢复,减少脑损伤,促进正常功能的发育。另外早期异常姿势和运动尚未固定化,经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正常化,易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并可预防由于姿势及运功异常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如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2]。 其训练主要采用Bobath技术及Vojita法。Bo
6、bath技术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基本手法有反射性抑制手法、促进性手法、关键点调节、叩击法。Voija法原理是利用对身体特定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翻身及反射性俯爬两种移动运动,爬行可经过匍匐爬行、手膝爬行到直立行走。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相同训练时间、相同训练强度、相同的训练方法,在同一位康复师训练下,6个月内婴儿其恢复程度及速度远较较大月龄婴儿效果明显,尤其运动功能恢复明显,而较大婴儿以肌张力及姿势异常恢复相对较运动功能恢复快。故对婴儿越早发现脑损伤,越早进行康复干预,对
7、脑发育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明显。故早期康复,是保护儿童健康、降低儿童致残的有效措施和适宜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