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18388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工程项目围标现象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各地的诚信档案未能连轨,缺乏统一部署,标准不一致,信息不统一,投标人在一个地方受到惩戒,换个地方照样畅通无阻。所以,投标人因诚信的缺失本应受到的惩罚也没有实现。(二)招投标行为不规范围标之所以如此难以禁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招标人认为招标就是程序,违法査处是监督部门的职责,在招标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对很容易发现的围标茁头和迹象漠视纵容,变相滋长投标人的投机心理,再加上监督和处罚的脱节,造成监督没有力度,处罚无从下手。部分招标人在其中具有优势地位,因此有很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因此在招标过程中,投标人常会通过违规操
2、作暗中串通招标人,以此中标获利。比如量身定做招标文件,多家投标人结成联盟,轮流坐庄等。(三)评标方法单一在评标的过程中,评价和打分标准不统一,方法不严谨,常会使得某些投标人钻了空子,有机可乘,进而导致围标串标行为发生。如评价方法单一,人为因素过多;设立标底,投标人在开标之前会千方百计进行打听,其至不惜贿赂,提前获取标底等等。(四)监管力度不足建设方、招投标中心、专家、企业等,这几者本应是相互制衡的作用,但现行的监督机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靠“人盯人”,使得招投标过程出现大量寻租空间。大大降低了监督力度,对围标串标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围标串标等问题已成为招
3、投标领域公开的秘密和最大的潜规则。如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本应是起着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交易中心不能透露专家组的信息给企业。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旦专家们的信息暴露,就会使得评标的公平性出现失衡,企业们就有可能提前找到专家做“工作”。三、工程项0围标现象的对策造成围标问题的因素很多,奋些不是短吋间能够解决的,要经过长吋间的实践、分析、总结,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冇些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够有效预防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解决围标问题的对策,提出以下探索。(一)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在应用施工企业信用分的基础上,进一
4、步拓展诚信考核结果的运用,将企业信用分与该次投标项0经理信用分有机结合,项0经理以往所获业绩奖项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多,企业信用分就越高,评标时总得分就越高,真正实现同吋找到“好医院”和“好医生”的目标,促进招标效果的优化。严整肃工程建设市场,建立健全企业黑名单制度。一经查实奋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或承接转包违法分包项0的施工企业、设计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参加区域内工程建设投标,决不留情,决不手软。(二)规范招标行为1、推行资格后审实行资格后审,取消现场报名环节。凡奋意愿参加投标的企业,在看到
5、招标公告之后,可在网上自行下载标书,不必再到交易大厅办理任何手续,只需开标时到现场参加开标会议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又确保开标前投标人的信息保密,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违法行为。2、取消或改革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除地铁、机场等特殊复杂项0外,所冇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投标勘察、设计、监理、代建项B全部取消投标保证金。同吋,对于施工类和货物类需要缴纳保证金的项0,建立了投标保证金网上缴纳系统,投标人可通过下载招标文件吋自动生成的随机码,作为保证金识别码,通过网上缴纳投标保证金,开标现场解密保证金缴纳信息,确保开标前投标单位信息不外泄,堵塞围
6、标串标漏洞。3、明确信息公开强化招投标信息发布管理,对每一项具体招投标项0的信息发布,明确规定其发布面,应当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信息,努力实现招标效益的最大化。(三)采取新的评标办法,减少围标现象国际上有一种通行的招标投标机制,我国沿海城市0前也已开始推行。这种机制就是“合理最低价中标法”。“合理最低价中标法”是指投标人的投标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后报价最低者中标的评定标方法,这种做法是标招人不编制标底,不设投标报价冇效幅度,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自主报价的招标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人为影响;
7、二是“合理最低价中标法”简单易行,它节省了评标吋间,提高招标工作效率;三是由于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始终不设标底或不公布标底,自然也就不存在标底泄漏问题;四是在技术水平相当的企业之间,到底谁能中标,在开标唱价后,投标人心中就有数了,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原则,从而使人为干扰因素降至最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招标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四)明确监管职责,加强专家管理按照要求各地建立统一有形招投标市场,所奋招标项0必须进市场进行统一交易,各行业管理部门进场统一监督。尤其是监察、检察部门参预监管,规范招投标各方行为,财政、审计部门参预监管,设立投标最高限价,有效
8、地控制投标价格,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围标行为。严格规范评审专家执业行为,健全专家评审承诺制度、评审现场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