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06011
大小:62.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学校和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和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摘要:本文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介绍了对”和融n文化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围绕学校环境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i全释了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有效开展"和融"文化建设,其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实践,对推进学校管理、提高办学层次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学校文化管理"和融"文化思考实践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学校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地方,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追求生命幸福的乐园”。现就我们对学校“和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做如下阐述:一、对文化及“和融”文化概念的建构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相比其他学校而
2、言,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概括,是由学校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生成的、具有独特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它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外化,更注重学校群体成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与人文的这种内在一致性,正是我们提倡“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依据。“和融”文化就是在我校多年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凸显总结而被师生认识、接受和强化的,它是以德为滋养、容万物于身、融天地于心、成未来于今的学校文化。二
3、、以“和融”思想凝炼学校文化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史密斯曾指出:“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由此我们认为,学校的几乎全部工作都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在“和融”文化的引领下,用心去实践,以民主、尊重、吸纳、借鉴、学习、传承、创新的意识开展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学校特色才会逐渐显现,办学底蕴才会不断厚重,师生的素质才会持续提升。(一)营造多元而融洽的环境文化。学校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情操,浸润学生心灵,把理念标识系统、环
4、境熏陶区域和功能区域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激励师生积极发展的“心灵乐园”,让师生在学校环境中有舒适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视学校为家园和乐园。办公室文化和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励和熏陶引导师生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学校组织开展办公室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倡导把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与师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教师的专鼎化持续成长,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努力让每位教师在管理、教学、工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让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特长,通过文化立校,让师生和学校共同成长,全面持续发展。(二)完善民主而科学
5、的组织文化。“和融”思想下的文化建设必然会充分张扬尊重、民主的理念,以“暖人心、聚人心、育人心、导人心”为特征,形成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和谐管理文化氛制度文化是激励与约束的有机体,和谐管理并不等于不要规范的制度,相反,学校管理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更加和谐。尊重教师的人格,宽容对待教师的缺点,真诚地解决教师的困难,这让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更具实质意义,也增添了和融的内涵。我们倡导“以校为家”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都是“家”的一员,大家共同呵护着这个其乐融融的“家”,这是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深化。(三)铸就高尚而丰厚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包括师德、师能、师智、师魂等方
6、面,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风格等。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本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职业是以“爱”贯穿始终的,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学校“和融”文化的形成。在学校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会通过为全体教师指明学校发展的愿景和目标,提出一种挑战和变革的动力。当这种理想化的愿景得到全体教师认可时,学校管理者也就与教师达到了认知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共振。通过“教学公开周”活动、“叙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名师工程”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让骨干教师实现着由“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蜕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涅?
7、?;“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人才库建设工程”,更是给每位骨干教师不断标竖理想的0标,顽强地实现着超越自我。(四)打造多样而丰富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教育的本质告诉我们,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努力构建突出德育、综合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课程体系,打造多彩的课程文化。学校积极倡导全员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基于文化和传统,切合学校的实际,采取自主开发并有效利用区域课程、社会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通过选用、改编、创造等形式,合理有序地开发、实施了数十种校本课程
8、,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