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

ID:24905955

大小:62.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_第1页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_第2页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章晓玲章晓玲(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433124)【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321-0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免疫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殊的急性传染病[1],潜伏期为5一46天,一般为1〜2周,多发于农村秋收季节。鼠为主要的传染源,起病急,主要有发热、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重症病例可有2或3期重叠[2],轻症可有越期现象,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护理人员应针对各期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

2、进行科学的护理,现将各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0年11月,我院井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6—78岁,均居住在农村和从事野外工作者。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轻型13例,无并发症,分期不明显;中型4例,重型6例,1例并发肺炎,急性肾功衰5例。经过抗炎、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以防治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除1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2护理2.1发热期的护理2.1.1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因患者在木期岀现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倾向,特別在发热末期,活动增

3、加可导致休克,甚至造成死亡。为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应做好思想工作,以增加其信心。发热期患者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状,给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减轻疼痛。2.1.2体温过高时及时通知医生,以冷敷为主,不宜酒精擦浴,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预防大汗而进一步加重低血压休克。2.1.3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尿量的变化及休克前期症状。患者发热后期多汗、血液浓缩,应鼓励病人U服补液盐,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2.2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2.2.1热退病重是该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血管系统的中毒症状,多在退热前1一2天

4、或退热期出现,一般持续1一3天,有的长达6天以上,一般休克出现越早,持续吋间越长,病情越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给予氧气吸入。2.2.2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面色、皮肤的温湿度改变、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及脉搏和尿量的变化。30〜60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及吋发现少尿倾向,为临床液体疗法提供可靠依据。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达到多量、快速出入液体,要求100滴/分钟以上,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2.3少尿期的护理2.3.1此期主要为肾功能衰竭,通常以尿量锐减,尿色深褐,奋的甚至无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

5、症状,血压上升,此期极易危及生命,应严格控制液体的速度及摄入量,量出为入勿多,预防急性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24小吋补液量应计划分配输入,并以口服为主。2.3.2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钟、低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C、K的食物。为缓解烦渴,可给予温开水漱口或棉签蘸水,湿润U唇。2.3.3口腔护理2次/天,定吋翻身,及吋更换床单元,保持皮肤口腔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冇无肺水肿和脑水肿的早期表现,有无出血发生,发现异常及吋医生,并迅速处理。2.4多尿期的护理进入此期是病情好转的表现,患者

6、易发生失水、低钾、低钠等临床表现。认真记录出入量,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此时鼓励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浆。补钾吋应以U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入,冋吋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2.5恢复期的护理要预防感冒,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酒、烟等刺激性食物,预防消化道出血,适当休息,避免劳累,逐渐增加活动量,定吋随访。2.6并发症的护理①心衰、肺水肿及ARDS患者应减慢输液速速

7、或停止补液,半卧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吋,要注意避免跌伤,使其侧卧,避免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肺内。在患者张U吋可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塞入上、下臼齿之间,以免舌部咬伤。衣领及裤带应解松,大抽搐患者应予以约束,同吋要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的变化,配合应用止痉镇痛剂。3讨论流行性出血热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II各期也冇交叉重叠,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流行性出血热护理的难点,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实施护理,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病情,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

8、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耿贯一.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31.[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