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ID:24861740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1页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2页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3页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研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NYHA、LVEDD、LVEF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P<0.

2、05,異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卡维地洛;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安全性前言:慢性充血性心衰是指由于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低下,心排血量无法给予机体代谢及时供应,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充足,同时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失眠、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如果不给予该疾病及时的治疗,心功能不全症状将持续加重,对患者生命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1]。卡维地洛治疗慢性

3、充血性心衰效果明显,木文为了验证临床疗效及对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2±4.27)岁。病程在2个月-6年,平均病程(2.6±3.6)年。疾病类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冠心病16例.NYHA分级:心脏功能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13例、17例、10例;观察组,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9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64.31±1.43)

4、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3.1±2.3)年;疾病类型:扩张性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冠心病15例。NYHA分级:心脏功能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14例、16例、10例;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给予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利尿剂进行抗心衰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方面保持低盐、低脂;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卡维地洛起初计量控制在,每日2次,每次5mg。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

5、,每2周,日用剂量增加5mg,增加至每日25mg为止。治疗过程中,实吋观察患者心功能、心率、血压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收缩压≤90mmHg、心率<55次/min,或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情况,卡维地洛起药物计量则每日减少2.5mg;1.3观察指标(1)以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比较,具体观察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2)以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将治疗情况分为三个等级,无效、有效、显效。无效: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呼吸闲难、下肢水肿等,未见改善,其至严重;有效:临床症状得到

6、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程度≥l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程度≥2级。奋效率=(奋效+显效)/各组治疗人数;(3)以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头晕、疲乏、恶心、腹泻、皮疹;1.结果2.1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NYHA、LVEDD、LVEF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iL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2.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奋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2无效、11例有效、27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8无效、16例冇效、16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I

7、I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3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头晕1例、疲乏1例、恶心0例、腹泻1例、皮疹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头晕1例、疲乏1例、恶心0例、腹泻0例、皮疹0例,不良反砬发生率为5%,两者之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讨论慢性充血性心衰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心室重塑和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其中,心室重塑,起初原由是心肌损伤,促使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随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最终导致心肌表型、功能、结构发生变化。另外,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对衰竭心脏会产生多

8、种有害反应,如交感神经激活对发病起关键作用[2]。医学研究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