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4946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消息中的“悬念”运用-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息中的“悬念”运用
2、第1 新闻消息的写作,讲究的是开宗明“意”,简明扼要。因此,消息有所谓导语,引导、启发读者阅读。也因此,在“金字塔”、“倒金字塔”等三种结构中,按事实的重要性倒着叙述的“倒金字塔”结构最受推崇;“金字塔”结构虽然在新闻写作中也有用武之地,但常用于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特写中,一般来说与消息无缘。但我相信每一类事物总有极端的例子。《名画中人为何左颊示人?》这则趣味性的消息,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极端,消息中的一个“另类”。德国人彼得·勃鲁姆在其《新闻和新闻工作的主导思想》中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学校和大学学写的分析文章……是提出论证,在文章结束时得出结果
3、。新闻记者思维与此不同,他是先提出结论,提出结果,报道消息,然后提出论证。每一个内行都可以通过报道的第一句看您是否掌握这个新闻工作的原则。”至于其原因,他委婉地说道:“我们用这个思维方式装备自己来争取社会舆论,并从信息泛滥的洪流中脱颖而出。”《名画中人为何左颊示人?》这则消息颇有些让人吃惊。很显然,它打破了这个“新闻工作的原则”。“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著名人物画像,何以绝大多数画中人物都是脸向右偏露出左颊?这纯属巧合,或另有原因?”消息的设问式导语虽很常见,但并不急于作答,而且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才意犹未尽地掀起它的盖头,展示其“结论”和“结果”。据说,人类已进入所谓“后阅读时
4、代”,读者的时间和耐心愈来愈有限。《名画中人为何左颊示人?》何以能将“秘密”保持到最后一刻,而不是按习惯“倒吃甘蔗”?答案是: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的悬念,使得这则消息不仅不失结构之美,而且还独具魅力。紧接导语发出阅读邀请后,报道说,“尼柯尔教授……下了很大功夫去……找寻答案,最近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结论颇为引人入胜。”具体结果是什么呢?此时缄口不谈,而是继续大谈具体现象:过去500年的361幅历史名画,58%的画中人以左颊示人。但是,问题接踵而至。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绝大多数却是脸向左偏,以右颊示人。”藉此,消息又提出一个设问:“伦勃朗是否有异于其他画家的理由?”研究证
5、明并非如此,原来伦勃朗多是揽镜自画,“实际上他面对镜子时,脸还是颊向右偏,露的是左颊。”到第六、七自然段,行文几近一半,消息才开始正面触及“名画中人多以左颊示人”的原因。尽管如此,仍然冒险而简洁地叙述了尼柯尔教授在研究过程中走过的一段弯路,提出了对此现象作出的一个假设,“即画家大多是右手作画,是为了作画方便之故。”可惜,“这个假设经不起进一步求证”,因为著名的左撇子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的画中人物仍是左颊示人。尼柯尔教授的研究,得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结论呢?读者的好奇心被充分地“引爆”,又一个假设登台了:以左颊示人,是因为画中人企图“表现出某种情感。”但是,这一假设是否又会
6、“经不起进一步求证”呢?消息第九、十两自然段分别叙述了尼柯尔教授对个例《蒙娜丽莎》的研究、对165名心理系学生所作的实验。水到渠道,消息的最后,才将“结论”大白于天下:人的右半脑职司情感,控制人的左半部脸,一个人想表现温柔、友善的一面,很自然就会将脸右偏,以左颊示人。好奇的天性,不分年龄,不分国界。悬念,正是好奇天性的最佳“诱导者”。《名画中人为何左颊示人?》以设问开篇,以“第二个设问、两个假设”为“饵”,将读者的阅读一步步引领到最后回答问题的“结论”,极富动感与吸引力。新闻学研究者称,“倒金字塔”结构有利于材料的组织,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编辑处理。因此,“倒金字塔”
7、结构自诞生以来即大行其道,迅即风行天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对“倒金字塔”结构的一种“反叛”,像《名画中人为何左颊示人?》这样设“悬念”,固然可以克服“倒金字塔”结构难以有所变化、导语和正文及标题三者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等缺点,但这只适合于故事性、人情味较浓等本身即具悬念因素的题材。不顾题材限制,滥用“悬念”,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目前实践更多允许的是:偶尔在消息通往其“结论”或“结果”的峭壁上,安插一两朵“悬念”的小花。谁能说这不是与读者“窃窃私语”的一个小小的技巧呢?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