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ID:2484406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_第1页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_第2页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_第3页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是这样阐述的: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阐述可以得知,它包含了两个层面:“读懂”和“理解”。可现实中的文言文教学又是怎样的呢?大多

2、数的教师实际上只做了一件层面的事,那就是只求“读懂”。于是乎,文言文的教学只有“言”没有“文”,只解“字”不说“文”。  造成这样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原因并不复杂。关键就在高考,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决定着无数学子的前途。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也仅限“读懂”4而已。综观全国(大纲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说是丝毫无变。选文均为人物传记,所设的三道选择题也保持不变,文言实词的解释,传主具有的某种性格、品质、才干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学生解答这三道题,并不需要对选文理解,甚至大致读懂原文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因此也就无怪教师平时的教学只强调读懂,只强调能解“字”,也无需说

3、“文”了。  但是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如何呢?不尽人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作答选择题还可以,但文言文的翻译就已经出现问题了。  现在,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平时都是这样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就是强调解“字”。整个课堂多在进行字词句的串讲,学生也只能机械地记。可想而知,当这种冷冰冰的字词串讲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教学留给人的就只有枯燥、单调、乏味了。很难提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会严重性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当教师串讲时,学生是都懂了的,但是这种表面上的“读懂”,由于学生真缺乏迁移、推断的能力,不用多久就消失殆尽了。  还有一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情况,这

4、种情况多出现在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教师弃“言”不顾,只管说“文”。抛开文言文的特质,弃词汇语法不顾,完全进行一种凌空蹈虚式的作品分析,什么内容呀,思想呀,这真实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教法,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坠雾中,一头雾水。  真正有效的方言文教学,应该是教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言文的特质,在教学中既解“字”又说“文”。  首先,教师应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读文言文、喜欢上文言文的课。这就需要教师讲出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感觉,从课文背景到课文内容都讲透讲熟。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先“言”后“文

5、”,在解“字”中说“文”4。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初,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并明确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且在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之后让学生自行整理。  在进行文字的梳理,读懂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孤立地进行文言字词的教学,而应与说“文”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推断字义。如:“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通过“亡”与“遗”的位置对应,由“遗”的“遗失”义可推出“亡”应为“丢失”之意。如通过字的形旁来推断字义,如从“走之旁”的字多与走路有关,从“金字旁”的字多与金属有关,从“三点水旁”的字则

6、多与水有关等等。推断字义也还有其他的办法,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推断字义的习惯,而不是只看译文。经过自己推断出的字义,记忆得久,同时遇到新字时就不再束手无策了。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如此的文言教学就显得不单调、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让学生对“或”该取“有的人”还是“有时”之意来辩析文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讨论“固”字此处是取“本来”义还是“确实”义,来探究王羲之对“生死”的看法。  总之,通过解“字”训练,培养学生推断字义的能力;在解“字”中说“文”,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7、 解“字”只是为了“读懂”,文言文教学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理解,以便实现《新课标》对文言文确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字”之后再说“文”。4  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宝贵遗产。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渐染。  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教学苏轼的这一篇经典文章,完成文章中的字词教学,可以说只完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三分之一的任务。如果不能讲透苏轼此文体现出的人生观,宇宙观,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