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ID:2484283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_第1页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_第2页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_第3页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继承儒家这个优秀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的班集体。那么,应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热爱学生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基础  一位诗人这样写道: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怎样形成的?首要的是把尊重、信任学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跟学生见面,而学生也只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影响的话,就不要奢望师生间会结出什么教育硕果来。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内心

2、世界,并且要用心、用脑去了解,与他们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墨子说过:“爱无差等。”对待学生要不分差别地爱,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个个都是全才、通才。所以,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而要放弃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让能长成大树的长成大树,让甘做小草的四季常青。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呵护,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但爱心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班主任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二、包容精神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条件4  包容既是人类的美德,更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包容是文明的标志

3、,是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成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民族的文化,它的胸怀越大,包容性越多,它的民族活力也就越强。同样,教育理念也具有博大的胸怀,包罗万象。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卓有见识的人才。学生不像成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老师引导、帮助、教育。我们教师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允许学生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从中受到启发。不能在学生犯了错误后(特别是那些成年人认为不可谅解的错误)大惊小怪,大加宣扬,一棍子打死,这样只会诱发学生的逆反意识,最终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

4、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崇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就感”。因此,班主任作为基层教育的先行者,应保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对待学生特别是差生,应多一些包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缺点和不足的症结,提出应对策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开发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保证4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它的集体成员应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成员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集体成员对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集体有着强大的凝聚

5、力。要建设这样一个班集体,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实践的:  1.目标、班规学生定  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管理班级要有奋斗目标和一定之规,但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起草,教师要专心聆听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要轻率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判,因为真诚是学生和老师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目标、班规由学生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使学生受到自己所立之“法”的约束。  2.班级问题学生参与解决  学

6、生自愿、自主的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绝对的旁观者。应当形成一种班里的事我们做,班里的事我们解决,班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人人关心班集体的好风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为建立和谐的班集体献计献策,为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增光添彩,不给自己的班集体抹黑。每当班出现问题的时候,专制型的教师自己说了算,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隔阂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在处理问题前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形成统一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通过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会感到自己是班

7、集体的主人,受到集体的监督,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和谐教育”4的提出,是传统与发展的接轨,是全面培养人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它能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它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重视了“和谐教育”,就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