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3051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优化对话教学策略 提高阅读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对话教学策略提高阅读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交互对话,达到视野的融合,学生精神的成长与自主发展。阅读教学,我认为,坚守语言本色,着力于文字,着意于精神,将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学法指导和写法揣摩相融合,实现言意兼得,情理共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构共生,这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 一、营造鱼水亲和的对话氛围 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平等、互动的鱼水亲和的对话互动氛围
2、,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学生一些赞赏和鼓励,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对话,从而产生他人无法替代的高峰体验,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体现。教师应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对话文本,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但是,“对话”4必须有话题,阅读话题是师生对话的平台。阅读话题的提炼和选择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的距离,抓住文本中心意图,巧妙建构贴近学生的阅读话题,以话题为对话引擎,唤醒学生的对话
3、期待,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刻领悟文本内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比如,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我紧扣文眼“壮士”,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壮士”的理解:“说说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然后引导学生建构阅读话题:“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找出能够体现“壮”的句子,通过读、圈、画、思、说、议等语言实践活动,理解、感悟“五壮”:接受艰巨任务的“壮心”,引敌上绝路的“壮志”,狠狠歼灭敌人的“壮举”,宁死不屈的“壮语”,毅然跳崖的是“壮气”。这样,在教师有目的的引领下,由学生从课题入手建构了本文的阅读话
4、题: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阅读话题在很大程度上统领了整个阅读过程,收到“纲举目张”之效。这样,在话题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学生在习得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一次洗涤,可谓“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灵活运用对话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是什么?就是听说读写活动。读、品、写、议等就是语文实践的“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话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
5、依托文本,灵活运用对话形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加强朗读,与文本直接对话4 阅读教学,应以朗读对话为中介,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读文本,让学生在与课文一次次朗读对话中,情感得到逐步升级,加深理解和感悟。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默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一般而言,阅读一篇文章,要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然后再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产生情感体验,理解、感悟、挖掘字里行间包蕴的内涵,并通过朗读将理解、感悟表达出来,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最后再整体观照文本,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积累沉淀,将文本语言融入精神世界。 2.品味语言,与文本心灵
6、对话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引领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品味语言、揣摩语言、进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8自然段,作者具体描写了“中华不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这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抓住“衣衫褴褛”“惩处”“中国妇女的亲人……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等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洞察内心情感,体会“中华不振”,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读写结合,与文本多元对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鼓
7、励学生在阅读中把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做一些批注记号,并分门别类摘录到读书卡片上,培养学生摘抄笔记的习惯。或者根据文本“空白点”,引领学生进行“补写”练习,提高理解、感悟、欣赏等语文素养。 三、引领对话走向生活4 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常说:“语文就是生活。”我认为语文绝不是原生态生活的复制品,语文和生活之间有媒介,那就是语言,通过文学的提炼使生活带上文学的色彩,带上文化的色彩。阅读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课内延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体验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后,可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了解周恩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