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

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

ID:24813071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_第1页
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_第2页
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的研究杨春兰(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卫生院6744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检验血小板过程中发生血小板检查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纠正办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小板检查的患者标木4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标木均分为两份,一份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一份使用显微镜检查,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结果:400例标木出现误差34份,主要原因乜括:采血不顺利15例,抗凝剂依赖10例,小红细胞6例,血小板体积增大3例。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检查可能会出现误差,且导致误差的原因较多,需要高度重视显微

2、镜检查的必要性。【关键词】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误差在科技的引领下,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的引用于医学,它能够自动定量的分析各种血细胞参数,从而更加方便医生寻找参考数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1]。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血小板计数时出现的误差较多[2]。为了分析出现这种误差的原因,现将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小板检查的患者标木400例做一个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小板检查的患者标木400例,其中男性216例,女性184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3.6岁;其中中

3、医科82例,普外科78例,内科76例,儿科84例,妇产科80例。其测定值作为第一次测定列入结果统计。分析前,仪器做常规保养,木底计数正常,中、低两个批号的质控血检测值均在控,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血程序上机检测。1.2方法对照组:对400位例患者抽血2ml,分别加入lml于EDTA-K2、NaF抗凝管(C管)和EDTA-K2.N3F抗凝管(D管)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lh后,分别上机检测。观察组:由2位经验丰富的护师对400位例患者重新抽血2ml,分别加入lml于EDTA-K2抗凝管(A管)和EDTA-K2.NaF抗凝管(B管),充分混匀,室温放置lh,同时由实验室人员取患者末梢血20ul加

4、入含0.38ml草酸铵稀释液的试管中,严格按照第2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血小板人工显微镜计数。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找出由于采血不顺利,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增大四种因素影响的人数。1.3统计学分析根据上文检测出的数据可得知,血小板误差原因所占人数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冇统计学意义。1.结果经过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对血细胞的检测,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出现的误差奋34例,主要的原因是采血不顺利,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增大四种因素,其原因所占人数的情况如图1。图1影响血小板出现误差的因素2.讨论经过以上图1的现实情况表示,

5、在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分析吋血小板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抽血不当和抗凝剂依赖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对这两种因素的分析如下。3.1采血不当采血不当主要指的是在皮肤有损处采血或者采血方式上的不当,如何做好采血工作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在皮肤上采血吋,要在完好无损的部位上进行采血,皮肤受到损害的地方应尽量避开。冋吋,采血处的皮肤尽量保持干燥,有水分或者汗液,应将其擦干[3]。其次,在静脉上采血时,止血带压迫吋间要保持在lmin以内,而且病人在输液吋,要避免采血与其同侧[4】。3.2抗凝剂依赖首先,由于EDTA-K2水溶液是定量的,当抽血量不准吋,就会出现两者的比例不协调,从而导致仪器分析吋

6、出现误差,所以要实现定量抽血。其次,抗凝管出现凝块,主要是采血后没有充分及吋的摇匀抗凝管,出现采多管血时也一样没有做好[5】。参考文献[1]徐延云.三分群COULTER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学工程[」].2010,(11):42-43[2]周艺,陈春兰,冯文安,李琼花.血细胞分析仪中MCV、PDW对PLT计数的影响的调查研宄.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07):21-23[3]万腊根.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质量控制及比对试验.试验与检验医学[J].2OO8,(04):21-22[4]李宝琴,张永珍,张丽,张雪梅.抗凝剂致血小板计数便差的原因探讨.河北医药[」].

7、2009,(10):65-64[5]孟艳平.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2011,(05):52-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