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

ID:24810211

大小:6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6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_第1页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_第2页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_第3页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_第4页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日本宗教法人法于1951年颁布,到2008年为止,先后进行了25次不同规模的修改,与其他有关宗教团体的法律法规,例如宪法、民法、公益法人法、税法、劳动法等相互配合,形成了日本现行的宗教团体法律制度。在这一庞杂的法律体系中,宗教法人法处于核心地位,规定了宗教团体的基本行为规范,反映了宗教立法的基本理念与精神,是了解日本宗教团体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文章通过梳理日本宗教法人法的立法过程,探讨其立法理念的变迁,分析信教自由原则的确立与日本社会文化、宗教事务发展的关系

2、。  一、从神道国教化到  明治宪法的信仰自由  (一)神道国教化政策的确立  1868年成立的明治新政府以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国家为目标,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采用神道国教化政策,恢复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将供奉天皇家氏神的伊势神宫置于全国其他神社之上,把全国各地的神社分为不同的等级,纳入国家体制,使其成为国家组织体系的一部分。将这些神社神道通过立法上升为国教,促使国民强烈崇拜,以维持天皇权威的绝对化。  由于神教国教化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1872年天皇政府不得不放弃了神道国教化的政策,以《三条教则》为

3、根本宣扬皇道思想,任命神宫、僧侣等教职,转而采取神佛共同布教的国民教化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发生了浦上教案,在基督教徒的反对下,1873年政府撤销了禁止基督教的政令,默许了基督教活动的合法性。此外,从欧美回国的知识分子带回了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政府的宗教政策受到严厉抨击。加之修改条约等国际舆论的压力,为了获得西欧各国的信任,日本政府不得不出台信仰自由的政策,神社神道与教派神道相分离,神社是国家祭祀的设施,提出了神社非宗教论的观点,试图协调对神社的强制崇拜与信教自由之间的关系。  (二)明治宪法中信教自由权利

4、的确立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颁布。受人权思想影响,第28条规定保障信教自由,即日本臣民在不妨碍秩序安宁及不违反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有信教自由。信教自由作为一项宪法上的权利被确认下来。实际上,明治宪法所保障的人权并不是天赋的自然人权,而是因宪法规定而产生的权利。天皇、贵族与臣民是不同的,前者永远是支配者,后者永远是被支配者。这样的思想意识是明治宪法的根基。此外,日本明治宪法对人权的保护只是保障臣民的权利。明治宪法的上谕规定:朕宣告珍视和保护我的臣民的权利及财产安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应该完善它

5、的享有。这种宪法上的权利仅指以法律的规定而予以保护,从而给予了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限制个人权利的自由。根据神社非宗教论的解释,参拜神社是臣民的义务,拒绝参拜神社是对神社的不敬,妨碍了国家的安宁秩序,是应当被取缔的。所以宪法的这一规定对信仰自由的保护是非常薄弱的,与其说是立法对信教自由的保护,不如说是为行政限制信教自由留了余地。  二、《宗教团体法》的制定与国家宗教统制  (一)《宗教团体法》的制定  明治政权建立之后,为了推行宗教教化的政策,政府以各种形式颁布了大量与宗教团体有关的法令,比如太政官的布

6、告和通告、教部省的通告、内务省令、训令等。明治宪法第76条规定,与宪法不相冲突的法令具有约束力。虽然这些法令起了很重要的社会作用,但是由于形式各异,内容分散,在实际适用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妨碍宗教团体的发展,影响教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涉及宗教行政管理的根本法规,为宗教团体的宗教活动提供制度上的便利,同时也希望通过宗教根本法的制定实施,保护宗教活动及加强国家对宗教活动的监督。此外,制定宗教行政法律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实现明治宪法第28条规定的信教自由的精神,通过具体的法律规定明确国民在宗

7、教活动方面的权利义务。鉴于上述种种考虑,帝国议会曾经先后3次提出过涉及宗教团体的法律议案:1899年第14次帝国议会提出的宗教法案、1927年第52次帝国议会提出的宗教法案、1929年第56次帝国议会提出的宗教团体法案。这些法律议案均未获得通过。政府于1935年命令宗教制度调查会审议宗教团体法案纲要及宗教团体法草案,不过这一法案并没有提交议会审议。之后很快爆发了中日战争,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政府开始强化国家主义、军国主义,在国家总动员、国民精神总动员方针的指导下,采取了宗教教化的国家政策。于是,在1939

8、年第74次帝国议会上通过了宗教团体法案,自1940年4月1日起施行。  宗教团体法的立法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强国家对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监督、管制以及利用宗教引导国民为战争服务。政府发布的《宗教团体法案理由书》里有如下说明:国民精神的振作与宗教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在目前的大局之下,必须切实整理统一现行的宗教法令,明确对宗教团体地位的保护和监督,促进宗教团体的健康发展,发挥其教化功能。此外,在文部省对该法案的解释中有如下表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