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杨春艳(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贵州荔波558400)【摘要】目的:对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1996年1月到2015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原因,再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职业暴露发生比例较高,其发生率是逐年增加的,且上升幅度较大,标准预防与现实执行存在较大的偏差。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的问题,应该对防范力度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力度进行加大,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增强自我防
2、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力措施。【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原因;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97-02职业暴露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传染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而因为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导致护士成为了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最高的群体[1],并且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也逐渐升高。因此,有效合理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木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进行观察和探讨,将我院1996年1月到2015年1月
3、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现只体情况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1996年1月到2015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55岁之间,护龄在1〜30年,护士的年龄、护龄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冋顾性分析我院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的护士的各项资料,通过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相关因素调査表,对发生在职业暴露的人员各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主要包括:科室、类型、发生原因、处理措施以及对危险因素及Jt•相应防护措施的认知度等[2]。
4、1.3临床指标通过自行设计的相关知识问卷调查(0〜100),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到90分)、中等(65到75分)、差(60分以下)三个级别,对比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及其相应防护措施的认知度,对比多年来的统计结果。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汁学意义。1.结果2.1发生科室:供应室10例(10%),手术室20例(20%),门急诊30例(30%),病房40例(40%)。2.2发生职业暴露的类型:针刺
5、伤35例(35%),玻璃伤25例(25%),器械伤20例(20%),体液、血液沾染皮肤或者粘膜20例(20%),由此可见锐器伤、针刺伤以及血液是发生职业暴露的最主要途径。2.3发生原因:自我防护意识缺乏60例(60%),操作不规范20例(20%),未佩戴防护物品20例(20%)。2.4处理措施:进行简单的一般消毒75例(75%),清水清洗10例(10%),存在侥幸心理5例(5%),确诊后才进行规范处理10例(10)。详情请见下表1。2.5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的认知度:100例护士中优秀20例(20%),良好50例(50%),中等20例(
6、20%),差10例(10%)。详情请见下表2。2.6100例护士中在1996〜2000年发生暴露事件18例(18%),在2001〜2005年发生暴露事件22例(22%),在2006-2010年发生暴露事件30例(30%),在2011〜2015年发生暴露事件40例(40%),由此可见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是逐年增加的,iL上升幅度较大。详情请见下表1。1.讨论总结原因:①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是护士,护士是在患者检查、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员,而n日常工作中也需要跟尖锐的医用器械接触,职业暴露随吋会发生。②尖锐器械伤害是最常见的职业暴
7、露原因,医院不冋科室不同部门都有尖锐的器械、用具等,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手术室、门诊、以及病房等是锐器伤的主要场所。③缺乏防范意识,护士的防范意识比较欠缺,尖锐器械使用、放置吋操作不当,使用之后未及时将其收集进盒内;抽血吋未戴乳胶手套;对注射器的处理违反操作程序或者不良的操作惯。④科室部门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医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预防以及保护制度,但是在执行上不够积极,力度比较差;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忽视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的实施[3]。给予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宣传教育、强化培训,开展专题讲座或者组织
8、相关知识竞答赛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对传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以及传播方式等进行宣传,加强病原体携带者以及护理人员对疾病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在治疗过程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