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

ID:24799142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_第1页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_第2页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_第3页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_第4页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摘要:本文考述了焦循的旁通、相错、时行三说,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焦循以普遍联系和爻位运动的观点研究《周易》,把《周易》六十四卦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系统,比之孤立、静止地研究《周易》一卦一爻,更有意义。2.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考据基础之上,不宜武断否定。3.焦循易学构架并非纯象数的研究,而是以象数为载体,阐发儒家的道德义理和自己“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4.焦循以“声训”为媒介的两卦或数卦之间的关联是否《周易》本义值得讨论,其“声

2、训”缺乏充分的二《周易》研究的传统格局中分象数和义理两大流派。焦循因其独特的易学构架,被归于象数一派。其实,焦循探究象数的目的,在于阐发义理。另外,焦循为了论证其易学构架,常以“声训“之法寻求卦与卦之间的关联,这是被人讥讽为“附会难通”的重要原因。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问题加以探讨。(一)焦循易学构架的道德义理诠释纵观中国士人史,不难发现,中国大多数士人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入世情结。这种入世情结肇源于“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感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这种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是

3、从孔子那里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关于孔子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笔者曾做过专题研究。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做展开论述。)前人往往评价乾嘉学者“一头钻进故纸堆,不问世事”。我常怀疑这一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对乾嘉学者的这种认识,实在是低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力。焦循作为一名乾嘉学者,尽管潜心于六经注疏之学,然而“修齐治平”的中国传统士人的理想在他心中并未泯灭。焦循提出的易学构架绝非纯象数的研究,而是以象数为载体,阐发儒家的道德义理和自己“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焦循在论述其“旁通“体系时说:“成己所以成物,故此爻动而

4、之正,则彼爻亦动而之正,未有无所之自正不正人者也。枉己未能正人,故彼此易而各正,未有变己正之爻为不正,以受彼爻之不正者也。”[2](卷一)此段话中“成己所以成物”即孔子所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意;[7](《雍也》)“枉己未能正人”即孔子所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之意;[7](《子路》)“未有变己正之爻为不正,以受彼爻之不正者也”即孟子所云“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之意。[8](《滕文公上》)焦循在《易图略》中又说:“《易》之一书,圣人教人改过之书也

5、。穷可以通,死可以生,乱可以治,绝可以续,故曰为衰世而作,达则本以治世,不得诿于时运之无可为,穷则本以治身,不得谢以气质之不能化。”[2](卷三)这段话充分表达了焦循“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跃然纸上。焦循认为,按照爻位运动规律,先二五,后初四、三上则为吉,不待二五,初四、三上先行则为凶。然而吉可变凶,凶可化吉。吉何以变凶?焦循举例说:“乾二先之坤五,四之坤初应之,乾卦成家人,坤成屯,是当位而吉者也。若不知变通而以家人上之屯三成两既济,其道穷矣。”[2](卷二)也就是

6、说,本来是吉,如不知及时“迁善改过”而变通,也会变为凶。凶何以化吉?焦循举例说:“乾二不之坤五,而四先之坤初,乾成小畜,坤成复,是失道而凶者也。若能变通,以小畜通豫,以复通姤,小畜、复初四虽先行,而豫、姤初四则未行,以豫、姤补救小畜、复之非,……此凶变吉也。”[2](卷二)也就是说,本来是凶,如果能够“迁善改过”而变通,也会转化为吉。最后,焦循总结说:“惟凶可以变吉,则示人以失道变通之法;惟吉可以变凶,则示人以当位变通之法。”[2](卷二)失道时“迁善改过”以求吉,当位时“迁善改过”以避免转

7、化为凶,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士人憧憬、追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在《易话》中,焦循更是明确指出:“圣人治天下,欲其长治而不乱,故设卦系辞以垂万世。……圣人处乱则拨乱以反乎治,处治则继善以防乎乱。……大抵气化皆乱,赖人而治。治而长治者,人续之也;治而致乱者,人失之也。……怠于政教,人民乃紊,……故否泰皆视乎人,不得委之气化之必然也。”[9](《阴阳治乱辨》)一个忧国忧民,希冀国泰民安的“故纸堆”中的乾嘉学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二)焦循易学构架与“声训”在中国训诂学史上,清代可称是黄金时期。

8、清代训诂学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声训”的发达。“声训”也称“音训”,是从字的读音着眼,根据音近义通的原则,取音近之字互为解释。“声训”的起源很早,《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坤以申为声符,申与顺叠韵;坎以欠为声符,欠与陷叠韵。)《周易·彖》:“夬,决也。”《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在上古音韵系统中,“序”为邪母鱼部,“射”为船母铎部。邪母为舌尖音,船母为舌面音,两者发音部位相近;鱼部和铎部是阴入对转,即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