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

ID:24789424

大小:5.64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节物质的比热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沈建芬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理解热量和比热两个概念。虽然我们平时接触热的概念,但生活中热的概念具有多义性,而科学上,热量概念具有一定的含义。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热量即物体吸放热的多少。比热对于学生而言则更为抽象,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物体吸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质量有关,与物质升高(降低)温度的多少有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

2、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3.知道的水的比热较大,了解水的这一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2.在实验基础上,更好理解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思考归纳的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

3、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兴趣实验:你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二、新课讲授演示实验:问:相同温度的两杯水,为什么没有发生热传递?学生活动1:四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1、两位同学一起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记录表

4、时间(秒)03060小烧杯里的水温(℃)大烧杯里的水温(℃)分析数据得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讲解:热量用符号___表示;热量的单位为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而命名的。分析图表并思考: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老师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水壶烧水。我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呢?为什么?得出结论: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比一比: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

5、定是50℃,对吗?为什么?用图表分析: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设计: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方案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实验改进:学生活动2: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

6、录。记录表时间(秒)03060水的温度(℃)砂石的温度(℃)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比一比:物质种类质量(千克)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焦耳)水114.2×103酒精112.4×103煤油112.1×103水银110.14×103得出:大量实验表明: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

7、简称比热。考一考:三、课堂小结说说今天的收获!四、板书设计热量(Q)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焦耳(J)与温度变化量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物质种类(比热)有关定义多少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