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ID:247806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即使是一些优质课),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依次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这种单纯以解决数学问题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更多地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的主体作用则很难得到真正地体现。要切实转变这种少数学生表演,多数学生旁观的现象,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教学过程中的

2、主动权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一些认识。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前提。(一)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育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传统教育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唯唯诺诺、听话、不乱说乱动就是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老师已逐渐

3、形成共识: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是,现实教学中却有许多老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不同的理解,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其实,昔日的课堂灌变成密集的“满堂问”,未必是真正的进步。关键还得看问什么、怎么问、谁来问,对于长期在这种缺少提问质疑机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肯定会受到压抑。相反,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积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二)钻研教材,改造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立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在深

4、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例如在解应用题:每盒橘汁36个,要使300个人每人一罐,共需多少盒?这虽然是一个除法问题,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不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300÷36=?”,而是写出表达式“300?36?”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由进行探索。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就用加法——对36进行连加以逼近300——从面求得解;有的学生则采用了减法,则从300连续减去36以逼近0——从而求得解;有些学生试图利用乘法去求得解,即努力去发现36与几相乘得到300。还有一名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法:100里大约有3个36,300里大约

5、有9个36,如果少拿一盒,则少于300个,所以得出结论。另有小组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他们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并且用垂直的平行线将它分成36个部分,再加以细分,从而得到相应的解答。显然,这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对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正是一个人能否成功地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数学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些不同水平学生表现的不同思维过程,正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特点的体现,是学生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保证。(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大权威者形象自尊,而要通过自

6、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信任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的,一起探索研究的朋友。上课时,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不能马上否定他,而是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拔和启迪,让他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也可根据课堂实际,采取分组讨论、

7、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理一理,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因为学生的提问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其他同学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看来很有道理。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因需要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养成发问的习惯。(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