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

ID:2477763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_第1页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_第2页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_第3页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_第4页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挖掘习作因素进而实现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5)12-0258-01  一、问题的提出  步入中段后我发现我们班的语文教学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温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要么就胡编乱造,凑够字数。到了高段,我又发现语文教学中,往往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再加上我班学生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

2、、没信心。  这时我们才发现,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因素,变习作要求为习作指导,真正实现读写结合,才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因素,努力实现读写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校将落实读写结合的课例分为三课时完成,即第一课时的阅读授法,第二课时的挖掘习作因素及第三课时的读写结合。教学主线为明顺序、理素材、悟形象、赏佳句。其中理素材与悟形象主要是研究文章写了什么;明顺序与赏佳句重点落实文章是怎样写的。  我们认为,落实

3、文章是怎样写的就是落实教材的示范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习作框架的示范、选材的示范、表达技巧的示范和建构模式的示范。  1.选材的示范  教过中高段的老师都知道,在进行写人(动)物习作时,中段主要以单一人物为主。到了五年首次出现二个主要人物同时出现,怎样向学生诠释这样选材的好处呢?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的设计是:难道母亲的事例不够感人吗?那我们就先来研读描写母亲的事例和语句。通过研读学生发现,母亲的事例已经很感人了,老师适时质疑:母亲的事例已经足够感人,形象足够伟岸了,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人物素材呢?这样就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探求未知的兴趣,实现了因学而教的理念。

4、通过研读学生明白了:故事如此感人,不仅仅是因为传神地刻画了母亲的人物特点,最主要的原因是甘当铺垫来烘托母亲伟岸的人格魅力:正因为“我”对待亲人的暴怒,才突显出母亲对待亲人时的呵护与关怀的无私;正因为“我”对病魔的屈服,才彰显出母亲对病魔的坚强与勇敢的可贵;正因为“我”对待生活的绝望,才烘托出母亲对待生活的热爱与眷恋的伟岸!两个人物素材形象的对比成为刻画母亲高尚人格的点睛之笔。同时,这篇课文也在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再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在选材时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一个主人公的身上,要适时选取另外一个人物素材,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进一步凸显主人公的形象。因为这样选材所塑造的

5、人物形象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衬”。  这样学生就通过教材中的范文,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选取二个人物素材,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的选材方法,并为通过细节描写来凸现人物特点的训练提供了契机。  2.表达技巧的示范  一篇好文章单单是选取了良好的素材还不够,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句来进行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打动读者。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可以请学生认真研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使学生懂得:这句话如此感人,关键在于准确地运用了“扑、抓、忍”这些动词,使文章的表达更

6、加生动;准确地运用了神态描写,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准确地运用语言描写,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真实。并且强调如果一篇文章实现了语言的真实、生动与形象,那它的语言表达一定是雅俗共赏的。这种表达语言上的字斟句酌就是习作技巧的指导。  3.习作框架的示范  我们知道,中段主要以记实习作为主,即我手写我观,我手表我心。当然这个框架也涉猎到可以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把看到的景物也写进去,但是这些景物的选择是没有什么具体要求的,基本以写实为主。但是到了高段则完全不同,它要求所选取的景物素材必须为表达文章的主题服务。  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两次景物描写,因为它们分

7、别展示的两种境遇:即在母亲生前看到凋零的枯叶,表明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看到绽放的菊花是在母亲去世后,是在母亲用生命教育他要向菊花那样勇敢的面对困难,要做向母亲那样拥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精神的人之后。这样描写就是在凸现文章的主题:母亲的人格魅力改变了的人生。  4.建构模式的示范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设计了一篇下册教材中的课文《步行十八里》,先把文章的内容把它分成二部分,把其中的文章第一部分:“说谎被父亲发现”的内容发给学生,在学生理解了内容后老师质疑:如果这件事就发生在你的家里,你的父母会怎样做?学生就开始纷纷述说自己可能的境遇,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