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ID:24756818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6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_第1页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_第2页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_第3页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_第4页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作者:杨银学,魏军,张东,王立斌【关键词】腺瘤性息肉病【摘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的发生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突变密切相关.大多数AP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在其下游形成提前的终止密码,使APC蛋白呈“截短”改变,从而导致APC蛋白功能的障碍.该基因容易发生自发的胚系突变,在结肠直肠腺瘤演变为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APC基因;突变;腺瘤性息肉病  1APC基因  1.1概述1986

2、年APC基因首次由Herrera在一位患有直肠肿瘤及智力缺陷的Gardner综合征的患者染色体上发现,该患者的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段缺失.随后发现APC基因是FAP的致病基因.APC基因是一个很大的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全长含有一个8538bp的开放式可读框架,共15个外显子,6个可变地表达.其中第15外显子独自含有6571个bp,组成77%的编码区,是人类已知最大的外显子,它共编码2843个氨基酸.转录产物mRNA分子为8.9kb,在很多细胞和组织中均有表达.Miyoshi等根据在多种肿瘤(包括结肠直肠肿瘤)中常见杂合子5q21的缺失,将APC基

3、因归为肿瘤抑制基因.在微细胞融合技术中,通过向结肠癌细胞系中转染含5q21区的正常第5号染色体,可逆转该肿瘤的恶性表现.然而一旦去除转染的第5号染色体,该细胞系又恢复了恶性行为,这表明5q21区确实存在着结肠癌的抑制基因.另一方面,在FAP癌变患者中,5q21区高频发生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现象也支持了APC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1.2基因突变APC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有点突变和框架移码突变,前者包括无义突变,错位突变和拼接错误,后者包括缺失和插入.APC基因突变有300多种,这些突变遍及整个基因,60%以上的突变位于第15号外显

4、子的5′端.其中密码子第1286~1513号之间的10%左右的编码区集中了约65%的体细胞突变,被称为突变密集区(MCR).大部分突变属于错位突变,由缺失或1~8个碱基对的插入引起.大约95%的突变结果是在下游形成提前的终止密码子,使APC蛋白呈截短改变,这可能削弱了APC蛋白固有的抑制细胞增殖功能,从而导致APC蛋白功能的障碍;Jarvinena等[1]认为这些APC截短蛋白可以结合于野生型APC蛋白,并对野生型蛋白具有显性负效应,使之失活而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国内外关于APC基因突变的研究很多,不同的报道所选择的研究目的基因也大都不相同,但大部分以研究15号外显子突变为

5、主.Miyaki等[2]报道日本人在MCR以密码子1260~1453段突变率最高;国内王艳等[3]报道在1339~1436密码子区域突变率最高,1260~1359密码子区域突变率最低;而高枫等[4]将1337~1453段分为两段,分别设计引物扩增,也证实了上述说法.  1.3APC蛋白APC基因编码蛋白复合物可分成两个大区:羧基端区占75%,氨基端区占25%.靠近氨基端的部分含有大量亮氨酸残基并具有与肌球蛋白、中间丝蛋白局部同源的序列;靠近羧基端的区域含有较多的丝氨酸残基、酸性氨基酸和脯氨酸残基.这两个区域内存在螺旋螺旋(coiledcoils)结构,提示蛋白与蛋白之间的

6、相互作用.APC蛋白的结合特性的研究提示,氨基端是同质寡聚反应的关键.另外,起始的171个残基对复合物形成起主要作用,在这171个残基中,前45个残基又是关键.大多数APC基因突变产生的蛋白为171残基之外的剪切所致.一般说来,截去末端的蛋白仍保留继续寡聚的潜力,还可构成灭活复合物,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突变蛋白的优势效应.APC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E钙黏附蛋白相互作用而影响细胞黏附及细胞间信号传递,是β连环蛋白的负性调节子.β连环蛋白基因位于3q21,编码蛋白分子质量约92ku.蛋白结构包含有α连环蛋白、APC和E钙黏附蛋白的结合位点.高水平的

7、β连环蛋白可通过GSK3β使得APC蛋白磷酸化,从而促进其对β连环蛋白的降解效率,使胞质内β连环蛋白水平保持在一种平衡状态.通过对APC基因突变的研究,人们发现,部分APC基因MCR的突变,可导致APC蛋白虽能与β连环蛋白结合,但却不能降解β连环蛋白[5],提示在肿瘤发生中,APC基因突变的一个关键意义是失去对β连环蛋白的调节.因为APC蛋白的β连环蛋白结合位点是高度保守的,证明突变型APC蛋白与β连环蛋白形成复合物的能力在肿瘤的发生中非常重要[6].此外,APC蛋白还结合微管,在细胞分裂和移动中起作用.APC可通过调控周期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