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ID:2474790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感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的学科。初中物理以感性认识为主,高中物理以理性认识为主。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前期应充分用好感性认识,为初高中教学过渡做好准备。  关键词:感性认识;物理;兴趣;学习障碍;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09-01  物理学是一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的学科。初中物理以感性认识为主,高中物理以理性认识为主。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前期应充分用好感性认识,为初高中教学过渡做好准备。经多年实践,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

2、意识上要非常重视感性认识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一、发挥正确感性认识对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容易形成对物理知识初步的认识,这对进一步学习有很大好处。尽管学生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但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分析、综合和总结,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教学目标。  1、借助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将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4引入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生活实例等,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惯性与质量有关时,可以让学生

3、联系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杂技表演。杂技演员把几个砖块叠在一起放在头上,另一杂技演员用铁锤使劲敲打,砖块碎了,而砖块下面的人却平安无事。学生本来对人为什么没事就觉得疑惑不解,老师在上课时引进这个例子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之后老师再说明这一杂技是利用物理学习中的惯性与质量有关这一原理,质量越大,物理状态越不易改变。老师在描述杂技的过程,学生自然会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借助感性认识巧解物理难题  笔者认为,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及时发现并排除学生学习

4、的障碍。其中借助感性认识来解决物理难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怎么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由于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是很好,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学生最直接的生活体验,来帮助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3m/s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2=4m/s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取10m/s2。则物体返回光滑水平面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4  在

5、分析运动过程时,可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两个问题情境。情境一:你站在跑步机上,运动方向与跑步机反向,跑步机对你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情境二:你还是站在跑步机上,运动方向跟跑步机同向,跑步机比你快,那么跑步机对你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两个情境一提出,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两个情境的答案。再接着引导学生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这种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能使学生有效地克服教材中方法理解和应用的困难。  可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来引领学生理解抽象规律,这做法让学生易接受,教学效果好。  二、谨防错误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的障碍  感性认识固然对物理

6、教学有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明确到它的负面影响。这些错误的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巨大的麻烦。必须消除错误的感性认识对教学的负面影响。  1、巧设物理情境消除错误的感性认识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暗示或启迪。  譬如,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站在水平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绝大多数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大人的力气比小孩大才把小孩拉过来,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其实,能否被拉动的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是不同的。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老师设置问

7、题情境法:如果让大人穿上旱冰鞋站在水泥地上,再来比力气,还是大人将小孩拉过来吗?实验探究情境法: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4  2、运用物理模型消除错误的感性认识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与物理问题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比如,投石入水,水面激起同心圆

8、形波纹,由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波动现象。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水波传播时质点是随波迁移的。要让学生清楚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物理模型。为了建立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物理模型。设计如下:先用一个FLASH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