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

ID:24747010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  本文针对部分学生不会分类,分类不全面,标准不统一以至有畏难情绪等现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分类讨论的三个教学策略,以求学生能理解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含义,初步掌握该方法的解题步骤,能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分类讨论的教学策略(一)  “按需求而分”.在中学教学中,根据研究对象,数学的问题过程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需要是根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采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决有关教学问题.同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讨论进而逐步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1.有些概念本身就是分类定义(如绝对值).有些性质就应分类表达(如指数、

2、对数性质)  例1.设a>1,解关于x的不等式logaax2

3、,2)代入■+■=1  求得a=3,即所求直线方程为■+■=1,即x+y-3=0.  ②a=b=0,设所求直线方程y=(k≠0),把M(1,2)代入y=kx求得k=2,即所求直线方程y=2x.  故所求直线方程x+y-3=0或y=2x.  例3.已知椭圆■+■=1的离心率e=■,则m的值___.  分析:分焦点在x轴y轴两类情况解m值.  ①当焦点在x轴上,则a2=5,b2=m,解得m=3.  ②当焦点在y轴上,则a2=m,b2=5,解得m=7.  故所求的m值为3或7.  3.含有参数问题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需分类讨论  例4.已知a∈R,求函数f(x)=x2eax的单调区间. 

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和计算,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方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解:函数f(x)的导数:f'(x)=2x.eax+ax2.eax=(2x+ax2)eax.  ①当a=0时,若x0,则f'(x)>0.所以当a=0时函数f(x)在区间(-∞,0)内为减函数,在区间(0,+∞)内为增函数;  ②当a>0时,由2x+ax2>0,解得x0,由2x+ax20时,函数f(x)在区间(-∞,-■)内为增函数,在区间(-■,0)内为减函数,在区间(0,+∞)内为增函数;  ③当a0,解得0-■,所以当a<0时,函数f(x)在区间(-∞5,0)内为减函数,在区间(0,-■)内为增

5、函数,在区间(-■,+∞)内为减函数.  从此题可看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在近几年新课程高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与解含字母参数的不等式综合到一起,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的高考命题思想,解答这种问题,学生易错之处在于对字母参数的分类讨论.  二、分类讨论的策略(二)  恰当确定分类标准,不重不漏,分类讨论解决问题。首先根据问题的需要而分类讨论,其次确定划分标准,同一次分类要按统一标准进行,(1)对事件的整体分类;(2)根据需要,局部再分类.  例1.已知集合A和集合B各含有12个元素,A∩B含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集合C的个数,①C(A∪B)且C中含有3个元素

6、;②C∩A≠Φ.  分析:由已知并结合集合的概念,C中的元素分为两类:①属于A的元素;②不属于A的元素而属于B的元素,并由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1,2,3而将取法又分3种.  解:C112C28+C212C18+C312C08=1084  例2.从7名运动员中选出4名组成4×100接力队,其中甲、乙二人都不跑中间两棒的安排方法数为多少?5  分析:此问题可分为两个步骤解决,先决定谁参加接力队,再安排他们的跑棒顺序,从7名运动员选4名组成接力队,是组合问题,依题意要考虑三种情况:4人中不含甲和乙;4人中只含甲、乙之一;4人中同时包含甲和乙.  解:C45A44+2C35A12A33+C25A2

7、2A22=400  三、分类讨论的数学策略(三)  尽量避免讨论.在高中教学过程,有时候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必须,但有时候通过认真分析问题的本质意义,采用代换的方法,换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常可避免繁杂讨论,给出简洁的解法.  例1.求经过点P(3,2■)、Q(-6■,7)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若分焦点在x轴,y轴由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得出结论,过程较复杂,运算大且易出错,若直接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Ax2+By2=1(AB<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