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30089
大小:6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和护理宋锦梅杨桥(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180-01【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及护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和病死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住院发生的产后出血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高危因素,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正确处理产程,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和护理对策,是有
2、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关键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岀血来势汹涌,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休克时间过讼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脑垂体功能减退,在我国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分析导致出血的诱因,发现早期产后出血迹象,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对保护产妇安全、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我院
3、住院分娩的3826例发生产后出血116例,年龄19岁〜41岁,孕周34-42周,初产妇81例,经产妇35例,出血量500mL〜1000mL104例,lOOOmL〜1500mL8例,1500mL〜1800mL4例。1.2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500mlo1.3产后出血量的估计木院对产妇检测出血量的方法采用两种,即称重法:将分娩后所用敷料称重减去分娩前敷料重量。容积法:用弯盘收集出血量用量杯测量,容积法估计,即当胎儿娩出后即在产妇臀下垫入聚血器测量。2结果2.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4、(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损伤;(4)凝血功能障碍。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均为存在的高危因素。116例产后出血的病人中因宫缩乏力出血的有86例居首位,其次是胎盘因素有24例,软产道损伤5例和凝血功能障碍1例。2.2产后出血的急救处理116例产后出血患者入院后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迅速止血,马上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道,迅速奋效地补充血容量及控制感染。在治疗期间,产科护理人员严格掌握产后出血的抢救知识,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3护理3.1产前护理重视产前检查
5、,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加强预测对冇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精祌紧张程度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自我监护,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提前入院分娩。3.2产吋护理分娩吋指导产妇调节呼吸、正确运用腹压,宫缩间歇尽量放松,适当休息。同吋鼓励产妇,增加产妇分娩信心,可确保产妇顺利分娩。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食物,并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
6、体力。督促或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或排尿,以免影响宫缩。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吋发现产程延长和停滞。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和产后出血的防范措施。第二产程重点观察胎心变化,科学接生。做好会阴保护,防止软产道损伤,避免第二产程延长。第三产程应识别清楚胎盘剥离征象,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按压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3.3产后护理产后24h内密切检查了解产妇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的同吋督促产妇及吋排空膀胱,子宫按摩及早吸吮、早接触。
7、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应十分警惕。做好输血、保暖等护理工作,保证静脉滴入通畅。4小结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能否早期判断,正确处理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对于不同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与措施。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的原则,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可以通过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或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0的。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先行导尿排空膀胱及时将胎盘取出,做好刮宫准备。软产道撕裂伤造成的大出血产妇要进行重点监护,定期随访并记录。一旦保守治疗方法失败,
8、要果断手术,及吋切除子宫,以降低产妇死亡率。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6.[2】崔英华.妇产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2.[3】苗青,于珍.影响产后出血多因素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13(2):125.[4】李志英,张爱东.产褥期的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4,2(1):9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