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ID:2470758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4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_第2页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_第3页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_第4页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文/王琼    摘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提问的功能能否有效实现,关键在于提问的艺术。提问应该具有科学性、提示性、递进性,才能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问题设置;科学性;提示性;递进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

2、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作用,有着深刻的道理。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至圣先师孔子有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虽然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但凡读过《论语》的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圣人的精辟理论思想大多都是学生提问然后探究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和思之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那就是提问。孔子是万世师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回、子贡、子路是好学生的典型代表,《论语》记载了他们

3、的提问和回答。一个善于提问的教师是好教师,一个善于提问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学相长很多时候必须有良好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问题设置在教学中应拥有的功能为:(1)诱发学生的思考活动,最好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2)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思考活动,真正意义上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3)检查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4)使学生抓住有发问价值的问题发问,诱发他们去思考。教师提问时能拥有这些功能的其中之一,就不会出现一

4、些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提问。我曾经听过一节成功的历史课,福州三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教学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录像资料片,创设了一种历史情境,并从中引出一个总问题:“假如没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很大的思考兴趣,在“会”与“不会”的争议中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渴望,而后再由浅入深层层设问,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为什么?”“矛盾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矛盾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5、有何变化?”“它们之间矛盾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性质,而后再回到总问题进行解决,就如水到渠成、自然而成。这一过程中,问题与问题环环相扣,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认知,又培养了探究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这一基础上提供理论、巩固知识,再进一步设置问题:“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谈谈你的认识。”以此,深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学会从表面看本质,学会以史鉴今。显然这节课有效地实现了问题在教学中应有的功能,由此我们会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问应具备以下特点: 

6、   一、科学性    发问要达到明白准确,要使学生知道问题是什么。一长串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折磨,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要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地把握问题的中心。问题的科学性使学生乐于接收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现实中,很多教师尽管也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去上课,但学生却不能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使得课堂上有些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有的学生只是在猜测教师的意图而不是就问题的本身去思考。在前面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福州三中的历史教师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教学中使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

7、战的录像资料片而不是影视作品,在这种情境下提出的问题完全符合提问的要求,真正做到了简明、准确。    二、提示性    我和我的同事在教学过程中有过苦恼,学生老是分不清曹操所属的朝代,在一次常规听课时听到新教师提问:“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吗?”一些学生一起回答:“是。”教师立刻问:“是吗?”学生马上说:“不是。”教师肯定:“这就对了!”这样的提问学生似乎只是根据教师的口气回答问题,并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样的问题属于无效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记住曹操生活的朝代是东汉而不是三国,需要说清楚的知识有以下几点:(1)名著《

8、三国演义》并不是史学著作而是小说;(2)虽然赤壁之战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但曹操的儿子曹丕是在曹操死后的公元220年才称帝建立魏国,此后的公元221年蜀国建立,公元222年吴国建立。有了前面的提示,学生经过思考然后判断曹操属于汉代自然水到渠成。教师不必提供标准答案,教学效果好坏不言而喻。绝不能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