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

ID:24697824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_第1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_第2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_第3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_第4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概念是科学教学目标达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科学探究也是围绕科学概念而展开的,它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观摩或教学实际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在热闹的探究之后,真正能掌握科学概念的确是微乎其微。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自己日常教学的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提出了几条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方法。[关键词]:科学概念、前概念、比较、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概念是科学教学目标达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科学探究也是围绕科

2、学概念而展开的,它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的科学课中主要涉及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它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可以说,科学概念是学生帮助建构更复杂能力的基石。一堂好的科学课,更是促进学生科学概念与探究能力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但是我们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在一节课中,虽然学生进行了“热热闹闹”的科学探究,课堂气氛似乎非常地活跃,教学效果似乎非常地不错,但是当我们课后再去问学生学到哪些科学知识,了解到了哪些科学概念时,学生往往很难准确地说出。甚至有学生只对“热闹”的探究

3、过程印象深刻,但究竟通过探究学习到了什么却一无所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注重对探究方法的指导,总是在上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带领学生匆匆地得出科学概念,以为这样学生就能牢牢掌握了,但事实往往与其主观愿望大相径庭。在教学之后,许多学生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课堂上的动手过程,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往往会延续他们原有的认识。这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感知大过课堂上的记忆,而记忆往往都具有遗忘性。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已经记住了正确的概念,但是生活中又往往会继续应用那些错误的观点,甚至在考试时遇到填空题就束手无策了。这5对科

4、学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自己日常教学的反思,来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一、.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新概念教学当学生来到科学课堂上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中或者凭自己的感官已经对一些现象有自己直观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推理和实验验证。我们把学生在学习之前所具有的最初认知称之为“前概念”。这些前概念中有的可能是不完整的,甚至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正因为这些不完整或者是错误才为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学习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因此,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一开始就要注意唤醒学生科学

5、“前概念”,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产生思维的冲撞,展开新的思维,形成新的概念。因此,做好概念引入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学好科学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摸样吗》一课时,当我提问学生:“自然界中有哪些因素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呢?”学生纷纷回答,答案大致归为以下几类:日晒、水流冲刷、动物活动、风化等,在他们直观的认识中“风化”就等同于“风吹”,风吹在岩石上使岩石发生变化就是“风化”。在学生暴露了这一前概念后,教师再追问:“风吹就是风化吗?”“究竟什么是风化呢?”这样一追问,就让学生的思维发生

6、了冲撞,他们就急于想知道“风化”这个科学概念究竟是怎样的,这就很好地为科学概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的实验中,我安排了7种有结构的材料,有些是学生极易做出判断的材料,如石头、泡沫塑料等,也有些是学生较难判断的材料,如回形针、蜡烛等。在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说预测的理由时,许多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其实学生的这些预测,展示的就是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前概念。但是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

7、时,这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呢?”这就动摇了他们的前概念,为学生接下去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科学概念。5二、注重引导探究,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心理学家指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撇开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中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过程。概念不是从直观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得出的,必须通过思维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式对实验中取得一些数据或者是一些现象进行正确地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从而

8、使学生获得鲜明而牢固的概念。例如: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会获得很多的数据,但是他们面对这些数据并不知道怎样的杠杆是属于省力的杠杆,怎样的是属于费力杠杆或者是不省力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