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97490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解分式方程》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分式方程(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解分式方程(二)”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数学》(八年级)(下)P80—82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它是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的加减、乘除的基础上,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本节之后又将学习分式方程应用和初三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所以此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的运用来看,本节课实质上是把前面所学的方程知识和本章的分式知识进行了一次大的综合与运用。这节课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迁移等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先模仿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从做题的过
2、程中,探究、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领悟数学的“转化”思想。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数学》(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且在八年级(数学)(下)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和分式的乘除等知识。●能力方法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归纳能力,死记硬背的功夫较好。但在学习方式上常常循规蹈矩,难以找准知识的突破口;在知识的系统上无法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整合和综合运用;在动手操作上,易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出错。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学生两极分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情感动机该年龄段学生,求知欲强,希望在课
3、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师生的肯定。三、教学目标1、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验根的必要性。6●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仿——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将已有知识延伸的能力和不断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2)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一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探索,不断反思,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4、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四、教法、学法教法决定学法,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直接手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小部分。切忌:只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教法本节课以“DJP”模式法和传统的“模式教学法”相结合。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机械模仿——分析提炼——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基本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死步骤,让部分学生明白验根的理论依据。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
5、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引导发现法:通过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分式方程,获得解分式方程的前四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解后反思”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启发学生完善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3)强化训练法: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法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学案为载体,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互动交流,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具体如下:6(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探究归纳:让
6、学生通过探究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学会发现问题的实质。(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五、教学准备教材,学案,直尺。六、教学过程1、教学基本流程设计2、说《学案》操作及编写意图学案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理由“学习准备”动手完成巡视、纠正“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节课都有紧密的联系。该环节起巩固旧知识,检测学生认知水平的作用,也为本节课活动打下基础。教材解读和教材挖掘动手完成;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互助交流。巡视、纠正;掌握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和学习进程;参与学生讨论;组织学生交流。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
7、点,也是教师精讲部分。“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新旧知识紧密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继续和延伸,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抓住这一特点,本学案采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措施,让学生机械模仿来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前四步;第五步采取用“解后反思”6的形式来提醒和强化学生检验。这样将本节课的总目标变成了两个分目标构成,起到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作用。例一、例二及“试一试”重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例三的“解后反思”搭上台阶;例三的设置,制造了同学们的思维障碍,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8、以及合作意识。例三的“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