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9581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宋元山水的骨法用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宋元山水的骨法用笔文/范利平【摘要】骨法用笔在中国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得尤为深刻。探寻宋元山水画的骨法用笔,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宋元山水画的发展。不管是北宋还是元代,骨法用笔都是传统绘画的语言,画家借助这些语言来传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品评宋元山水画的骨法用笔,体会山水笔墨的变化,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关键词】宋元;山水;骨法用笔;皴法一、骨法用笔的释义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方式颇多,其中就有“骨法用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在隋唐五代时,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到六要。荆浩对谢赫的六
2、法进行加工提炼,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在我国的绘画长河中,在荆浩提出“笔”“墨”后,特别在山水画当中,尤其重视骨法用笔。骨法用笔中的“骨”,就是骨骼的意思,表示物体的形体结构,画要有“骨法”。“用笔”就是勾、皴、擦、点、染等用笔方法。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浅谈宋元山水画的骨法用笔。二、宋代山水画的骨法用笔明代晚期王世贞的《世苑卮言》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山水五变,在宋代却占据了两变,可见两宋山水在中国的绘画历史长河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一)北宋山水画的骨法
3、用笔我们都知道一些名家可以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北宋的山水画也不例外,李成、范宽、郭熙作为北宋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中国的山水画有了一个全新的风貌。李成,从其作品入手,探究其骨法用笔的奥秘,在作品《茂林远岫图》中可以看出其“骨法”,山石树木结构严谨,显得很秀气,特别是近景的树木姿态各异,虽寥寥数笔,每一笔都画在物体的结构上,可以看出其笔法力道。在“用笔”上,笔力遒劲,岩石多用坚实的笔勾出,中锋用笔较多,再用细笔层层皴擦。范宽,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探求骨法用笔,特别是《溪山行旅图》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幅画中,其用笔大气,笔力十
4、足,“抢笔俱均”“人屋皆质”。用笔由蹲而斜向上急出,在画面主峰的结构中可以看出。范宽正是对五代的皴法加以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豆瓣皴”,以中锋用笔,画出山石的质感,表现出画面的层次。(二)南宋山水画的骨法用笔与北宋山水相比,南宋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四家”,也最具特色,在骨法用笔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多用大劈斧皴来表现江南风光。特别是李唐,在南北宋骨法用笔的转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明显的看出是其笔法特点。此作用笔有力,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他画的山石用了很多种皴法,用点线皴
5、擦,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山石的体积感。在用墨上,虽然墨色较重,但用淡墨破之,避免了大块墨色容易造成的压抑和沉重的感觉,反而使画面在变化统一中呈现出另一番趣味。刘松年从其传世作品《四景山水图》中可以看出骨法用笔,这四幅画,画家用笔基本是工整秀劲。但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采用不同的笔法,建筑物完全是“界画”,树木用笔细劲秀挺。远山以淡染为主,偶尔也用皴笔,近处山石多用斧劈皴。马远,多用大斧劈皴表现石头。《踏歌图》是其代表作,山石用细劲刚性的线勾勒出石头轮廓与内部的结构,然后加以大斧劈皴,大石头多用侧笔刷扫,落笔重,起笔轻,笔与笔之间很自然地留出空白。
6、高耸的山峰暗处也用侧笔扫出,明处略用刮刀皴。远峰同样用刚性线条勾出轮廓,以淡墨渲染。夏圭,善用斧劈皴。我们可以从他的传世佳作《溪山清远图》中领略其“骨法用笔”,用秃笔中锋勾出山石的形体结构,爽利且凝重,顺势用侧锋表现大、小斧劈皴,再加点,笔虽简但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全卷用笔刚健,线条简洁有力。三、元代山水画的骨法用笔我们都知道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由于其政治统治的特殊性,使得许多的文人在政治上不如意,文人画也随之兴起。在山水画方面,元初以赵孟頫等人的山水画最具影响,在前人的山水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
7、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元中后期,以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为代表的元四家最具特色,他们的笔法在赵孟頫、董源等人的基础之上又各具特色,把我国的山水推向了另一高度,影响深远。赵孟頫,在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中最能体现其骨法用笔,他将书法中笔法融入于绘画当中,以此来达到提、按、顿、挫以及虚实变化的效果。这幅图的山石,就是用侧锋“飞白”画出,显得特别洒脱灵秀。疏林之竹、点叶树、枯枝,还有一些小草,则都用中锋勾、撇、点。这是他在“骨法用笔”上的继承与创新。黄公望,如其作品《天池石壁图》,多用侧锋画出山石的轮廓,再用披麻皴皴擦出山石的结构。这样的用笔在《富
8、春山居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幅画山峰多用“披麻皴”,并在山石的结构上加上墨点,描绘出山石的质感与层次,近树用干笔勾勒点画,远处的树多用横笔。黄公望把湿笔披麻和长短干笔皴擦融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