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ID:2468186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_第1页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_第2页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_第3页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重视德育教学。本文基于对初中德育教学特点的分析,深入阐述了初中德育教学中灌输性教育与渗透性教育、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以及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性教育方面的转化与结合。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转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0251-01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初中德育教学必须要对其年龄、发育、认知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以体现,尽量做到灌输性教育与渗透性教育、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

2、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确保初中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得以不断提高。  1灌输性教育与渗透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列宁在《怎么办》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灌输原理不断得到阐发、运用,甚至还有学者对“灌”和“输”4进行了区分,并随其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证。一定程度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德育教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的任务、目标、内容、环境、渠道、方式以及对象等都已改变。这一改变要求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其马克思主义灌输的特点及规律进行

3、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匹配于初中生认识特点、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德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探索新途径、制定新方法、发现新内容、创造新渠道、吸取新经验,以建立一个德育教学的新境界。  总之,在运用、创新以及对灌输教育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探讨、运用渗透教育,并对其进行优化,重视由灌输教转化为渗透教育。然而在过去,大部分学校仅仅将渗透性教育教学形式应用于高校德育,最大程度也仅仅下延到高中,在初中几乎没有考虑,一定程度而言,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误区。  不同于高中的理性学习逐步增强、大学的专业性学习较强,初中教育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习。要与初

4、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应在多方面体现渗透性教育教学:首先,渗透于思想品德课中;其次,渗透于其它课程教学中的;第三,渗透于不同课程老师和其它工作人员间。就现阶段而言,在学校教学中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承担几乎所有思想品德工作,但是其它课程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举手投足、衣着言词间有着潜在的、无意识的影响。最后,渗透于班级和学校教学环境中。  2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初中德育教学有着清晰明确的、规范的主体和受体,然而不管哪个层次或的层面德育,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都具有社会意义上;并且,不管从哪个意义而言,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必须

5、要重视这些属性。4  总体而言,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性认识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占有相当的成分,例如培育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树立以及集体主义等。在上述几种教育教学中,是能够借助中华民族的幅员辽阔、文化灿烂、历史悠久、集体主义的力量等一些感性认识开展教育教学的。然而对初中德育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就会发现,在这个量变过程中的微小质变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由小学到初中;其次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在以上过程中,由于逐渐增大了教学内容量、加深了知识水平、拓宽了知识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以及比较评价

6、等方面能力,而且,学生的思维认识程度,也慢慢由感性占主导逐步过渡至理性思维过渡,或者是理性和感性并存、交错的状态。出于对初中生这一思维认识水平的考虑,对于德育教学思维认识方面的差异性,在进行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就无法继续沿用以感性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的方式,与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主要进行理性教育不同,初中德育教学要应坚持感性教育有机结合理性教育开展、要体现感性教育转化为理性教育的过程。  3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在进行德育教学时,离不开所谓“道德说教”,也难以产生效果。古今中外与德育相类似的教学离开说教性教育是无法想象的,仅仅是方式方法、程度、范围、

7、技巧等方面有差异而已,所以说,初中德育教学离不开说教性教育。从某些方面而言说,德育教学的首要教学形式就是直接说教,在相当程度上,它关联于德育教学中感性教育、灌输性教育等方面,但有不同于它们。4  尽管直接说教很重要,但切忌顾此失彼,将其视为唯一。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间接引导起作用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润滑剂之于机器同等重要。加入离开间接引导,仅仅是盲目地一味进行直接说教,无法取得较好的德育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进行德育教学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首先是轻视直接说教而过分重视间接引导,造成学生目标不明、无法分清主次轻重;其次是重视直接说教而轻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