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ID:2467801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一直有争议,从晚清、1922年、1949年或者别的什么时候。也许以一些事件作为时间的起始点具备的意义仅仅为了方便,因为任何事物的开始一定都有一个朦胧的萌芽期。但一度很流行用现代化这个词来指称的这一学科的特征,确实将之与古典文学区分开来,并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而从那时开始,这便是个长期困扰着作家、批评家的问题。中国

2、现代文学本身的文学性到底在哪里?历史终究是历史,任谁也无法改写。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以下简称丛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前沿,直接影响并推进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既年轻又不年轻的学科的发展和演进。从创刊到今天,三十五年来的蹒跚曲折,几乎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走过的路的一个缩影。  《丛刊》创办的初衷是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阵地,以利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促进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提高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强调鉴于过去对现代文学的各种复杂成分注意很少,研究很不够,我们希望今后不

3、仅要注意研究文学运动、文学斗争,还要注意研究文学思潮和创作流派;不仅要注意有代表性的大作家的研究,还要注意其他作家的研究;不仅要注意有代表性的大作家的研究,还要注意其他作家的研究;不仅要注意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还要研究民主主义作家,对于历来认为是反面的作家作品也要注意研究剖析;不仅要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还要注意作品艺术形式、风格的研究。{1}《丛刊》同仁们的问题意识清晰明确,不仅指出了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与研究任务,而且明确提出了刊物与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密切关系:作为一份单科性的学术刊物,《丛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注重本门学科的评论工

4、作,把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建设的探讨放在重要的位置。{2}《丛刊》的历任主编:第一任王瑶;第二任樊骏;第三任吴福辉、钱理群;第四任吴福辉、温儒敏;第五任吴义勤、温儒敏,无论几次濒于心肌梗塞(王瑶语),始终秉承丛刊的持重拓荒,创新{3}的刊物理念,引领着一个学科从偏狭隘的格局走向开放的局面。  《丛刊》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大力地促进了现代文学学科的建设:理论的反思、调整和建设;推进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开展;史料的梳理与研究;建立起国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交流平台。  首先是理论的反思、调整并付诸研究实践。《丛刊》可贵之处之一是反思与建设并行。既有对

5、过去学界以及《丛刊》阶段性的及时反思,又有对未来研究任务的前瞻性预期。如前十年有王瑶的《蹒跚十年》、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十年〉(1979-1989)》,第二个十年樊骏的《〈丛刊〉:又一个十年(19891999)兼及现代文学学科在此期间的若干变化(上、下)》等。第一任主编王瑶在回顾《丛刊》十年的总结中动情地写道:十年来,它经历了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由窒息到复苏、由重新评价历史现象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及对新的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追求本文由.L.收集整理与探索、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创新等,可以说它是反映了这一学科在新时期的前进步伐的

6、。{4}由于被称为第二革命史的现代文学与中国特殊时期社会现实的紧密关联,建国后学界长期笼罩着浓重的意识形态氛围,以相对单一的标准剪切芜杂的文学生态,自觉或不自觉地遮蔽了原本多样的现代文学创作局面。《丛刊》以所开设栏目与择取的论文的方式,对这一倾向做了反思和调整。提倡并鼓励更多自由的研究角度:无论是社会历史分析还是审美分析,力图更全面地体现出现代文学的丰富性。而研究述评书评栏目的设置,则是《丛刊》始终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梳理研究内在脉络的重要举措。  其次是推进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开展。随着学界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文学研究范式的

7、一阵阵浪潮的相互影响,《丛刊》见证了一阵阵的热点,从开始出现到最后衰退。吊诡的是,原先的挣脱意识形态回到文学本身,但现实社会渗透在文学中,文学研究也曾强有力地影响着现实,吴福辉便指出:在当时,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每一重要突破,其最终结果都指向了某种现实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5}之后对  文学周边如出版、编辑、期刊、报纸副刊、稿费制度、大学文学教育、跨学科角度等的剖析研究,地域研究、叙事学、阐释学、文化研究、性别视角、跨媒介研究等新观点、新视角不断进入,现代文学的生态历史、发展历程得以更清晰的呈现。而每一个热点的背后,都代表着至少一种认识

8、文学史的观念或文学评价标准的流行。樊骏便认为:回顾过去的忽略和迷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如今对于这些课题所做的认真思考和系统探索,逐步形成一个个新的热点,都是这门学科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6}比如现代文学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