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6621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李扬: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扬: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
2、第1 摘要:在面对中国加入WTO和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宏观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的道路究竟如何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本文在对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探讨银行体系将发生变化的轨迹出发,探讨了发展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以及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措施,并就混业经营问题和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阐述。 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将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下,一个是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全面参与竞争,全球经济活动的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家分工转化成全球分工;另一个是面对世界经济已长达十多年的通货紧缩,我国物价走低的现象也已经持
3、续了五年,并且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这种现状还将可能维持。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改革,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里对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从探讨银行体系变化的轨迹出发,探讨了发展多样化金融组织以及发展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手段和措施,并就混业经营问题和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 一、改革的背景:金融全球化和通货紧缩 1.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意味着一国的金融活动同他国金融活动的密切联系或融合,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金融活动“游戏规则”的全球一体化。无论是国内金融活动,还是跨国金融活动,通用的是基本相同的“游戏规则”。(2)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
4、。资金需求者可以广泛地面向全球来筹集资金,而资金的供应者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贷款对象。(3)金融工具的全球一体化。金融交易的工具,从原生产品到它们的衍生产品,其民族和国家色彩均已淡化,新的金融工具一经创造出来,就立即成为全球金融交易的对象。(4)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这不仅指的是投资者和筹资者可以比较自由地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活动,而且指的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全球24小时不问断交易体系已经形成,为金融交易最终摆脱实体市场的约束提供了基础。(5)交易币种多样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放松金融管制,越来越多的非关键货币进入了全球金融交易。 同时,随着各国相继放松管制和金融
5、市场日益一体化,各国利率水平已经趋于同步变动。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冲击。地区性风险扩张为全球性金融风险,各种投机资本的频繁流动和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又产生了新的市场和信用风险,这又需要各国货币当局加强协调合作,对其进行识别和控制。 金融的全球化,中国的银行面对的是全攻全守型的全能银行,同国外银行相比,其业务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这就需要中资银行做强做大,走国际化战略。 2.物价持续走低。 物价下跌有其必然性、全球性、长期性。当前物价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是改革的结果,具有正的积极的效果。我国经济的改革是从商品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出发的,从短缺到过剩实质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
6、的结果,物价的走低是市场供求的结果,是市场规律的作用;同时也是技术进步因素造成的。1995—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4%,交通及通讯价格下降1.6%,均为技术进步的结果。另一个因素是外商的进入加快了这一进程。加入WT0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水平同比下降3.7%,进口商品价格水平同比下降5.8%。由此产生了“输入型通货紧缩”。 物价下跌从一定角度来看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需求拉动,物价的下跌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在物价下跌的同时,宏观经济指标的运行态势良好,GDP一直保
7、持较高速度的稳定增长,这意味着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其它经济指标也表现良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经济效益提高,库存增长率下降。物价的下跌也改善了大量失业和离退休人员生活条件。通货紧缩并非货币现象,不宜不加分析地将物价下跌作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不宜一味地将反通货紧缩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当前重要的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来展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同时,积极推动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新的产业的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来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并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二、银行体系的变化
8、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使得我国的银行体系割据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经济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中心城市,金融资源的集中程度更高,竞争的焦点在于争夺中心城市的金融资源。外资银行主要采取入股中小商业银行的方法来取得市场份额。入股中小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低,手续少,时间节约,通过中小金融机构来与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竞争,是争夺中国优秀金融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