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45383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慢支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慢支的对比汤晶晶(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委蔚医院急诊内科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对应用多索茶碱和氨茶碱两种药物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氨茶碱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多索茶碱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多索茶碱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词】多索茶碱;氨茶碱;慢性支气管
2、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6-02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患者一旦患病之后病情就会反复发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病情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哮喘等更加严重疾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木次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应用多索茶碱和氨茶碱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只-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2
3、〜89岁,平均年龄(71.9±1.4)岁;支气管炎病史1-13年,平均病史(4.2±0.5)年;本次支气管炎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3±0.7)小时;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1.7±1.3)岁;支气管炎病史1-14年,平均病史(4.1±0.7)年;本次支管炎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吋间(5.2&plUsmn;0.6)小时。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1.2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茶碱,每次250mg
4、,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一个星期;治疗组: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每次300mg,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一个星期[2】。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胸闷、气喘、咳嗽等支气管炎症状小吋,FEV1、PEF等呼吸功能指标的增加程度达到35%以上,而PEF水平的昼夜波动率在20%以内;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FEV1、PEF等相关指标的增加程度在25%〜35%之间,PEF水平的昼夜波动率在20%以内;无效:症状及肺功能没冇改善,或明显加重,或改变治疗方案[3】。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状消失吋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吋间、慢性支$管炎疾病药物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1.5数据处理方法计量资
5、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支气管炎症状消失吋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吋间采用氨茶碱治疗后(7.43±1.52)d对照组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支气管炎药物治疗计划共实施(10.95&plUsmn;2.08)d;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后(5.11±1.30)d治疗组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支气;管炎药物治疗计划共实施(7.49±1.26)do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o2.
6、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药物治疗效果采用氨茶碱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71.8%;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o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4612(26.1)21(45.7)13(28.2)33(71.8)治疗组4617(37.0)25(54.3)4(8.7)42(91.3)P值<0.05<0.05<0.05<0.051.讨论多索茶碱属于新型茶碱类药物的一种,采用该药物对慢性支气
7、管炎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磷酸二酯酶的生物活性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使细胞内的CAMP含量水平明显提高,使支气管平滑肌能够得到充分的松弛,使黏膜的充血及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多索茶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冇一定的抗炎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将其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应用,可以使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进行迅速有效地控制,其在给药之后产生的实际效力可以达到氨茶碱的10倍以上。多索茶碱还可以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支气管收缩过程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从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