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

ID:24627837

大小:71.9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5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_第1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_第2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_第3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_第4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萌芽、发展而起步的,从一幵始就存在本土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这种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要建构更广阔的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分析视野,就应当实现伯明翰学派或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

2、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资源的结合,并将之导入中国地方性语境中。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中国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以作为主要分析视野和方法。这种照搬套用的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方“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诚然,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也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但

3、是,其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其在过高估计大众个。性被文化工业摧毁程度的同时,过分地简化了大众接受和使用文化工业产品的过程。正是在这一点上,英国文化研宄(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具有纠偏和补充作用。文化研宄不仅注意到了自上而下宰制性力量对大众的控制和操纵,更看到了从属者自下而上对宰制性力量的抵抗和颠覆,重新认识到了大众的文化辨识力、主动性和创造性,重估了大众文化政治的进步性潜能。正因如此,如果把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与英国文化研究的大众文化理论接合起来,并经过从西方地方性语境到中国地方性

4、语境的转换,会有助于更全面、辩证地理解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萌芽、发展而起步的,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本土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大众文化现象曾被一些中国学者纳入传统理论框架中予以阐释。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场关于刚刚兴起的流行音乐的激烈争论,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有人认为,港台流行音乐是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产物,其中虽然也有少数民歌和思乡的歌曲,“但多数是内容消极、颓废,情绪低级、庸俗的陈腔滥调之作”。因此,在强调安定团结

5、,促进“四化”建设的今天,对其危害性应有足够的估计。流行音乐是“比下等还低劣的东西”,“用这样的音乐能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吗?”对包括流行音乐在内大众文化现象的这一类责难之理论资源,通常来自于“文化大革命”中延续下来的极左意识形态。由此出发,大众文化现象就被简单化地视为一种仅仅具有娱乐性而缺乏社会性、政治性内涵的东西,而被贴上“资本主义”标签予以排斥,或被视为“粉饰太平、麻痹斗志”的精神麻醉品而予以否定。当然,在这一时期对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的谴责声中,也有人自觉地为之辩护。比如,有人认为,

6、“我们的‘新星’,根据自己的演唱风格选择适当的曲目,或‘严肃音乐’,或‘通俗音乐’,这完全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任何人不该无理指摘。”“文化园宜放百花。有时会出现不平衡:或红花少了或白花少了,那就不妨多种些红花、白花,却不应把其他颜色的花锄掉。”显然,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大众文化现象无论是指责还是辩护,其理论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于传统的思维或意识形态框架。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的迅速推进、电子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大众文化开始全面地进入

7、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空间,从而确立了自身的地位。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空间,仅仅意味着“左”文化地盘的缩小,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还同时意味着传统上属于知识分子的部分文化领地迅速地被蚕食。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传统知识分子一直以对民众扮演主动者、引导者、教化者等角色而自居。从儒家“博施济众”、“润泽斯民”、“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使命,到“五四”时期旨在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运动,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启蒙”和“理性”为主思潮的“文化热

8、”,莫不体现了这一点。与此相应,传统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无可争议地居于中心地位、扮演着中心的角色。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以来,一大批新的文化弄潮儿,如文化经纪人、小报记者、书商、专栏作家、各种影视制作中心及其制作人员、影视歌明星等,在迅速瓜分原先属于传统知识分子文化地盘的同时,凭借电视等新媒介增强了自身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西方,许多知识分子不能接受以电影、广播和电视形式传输的信息,新的电子媒介一直遭到他们的冷遇和鄙视。据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所说,对这些知识分子而言,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