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

ID:2461926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_第1页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_第2页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_第3页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_第4页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呃逆的中医临床诊断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呃逆的中医临床特征与诊断。结论呃呃为常见多发病。轻者不须治疗,可自行停止;重则呃逆连作,并有脘腹不适,或胸膈满闷,神识焦躁不安等,治当及时,久延难治。【关键词】呃逆中医临床诊断凡饮食所伤,或情志不和..,引起胃气上逆动膈,症见呃逆,轻则移时而止,甚者呃逆连声,不能自制,称为呃逆。呃逆,又名哕,呕哕,以呃呃连声而得名,为常见多发病。轻者不须治疗,可自行停止;重则呃逆连作,并有脘腹不适,或胸膈满闷,神识焦躁不安等,治当及时,久延难治。呃逆之病,元·朱丹溪详论其实,曰:“古谓之哕,近谓之呃,乃胃寒所生。寒

2、气自逆而呃上,亦有热呃,亦有其他病发呃者,视其有余不足治之”(《丹溪心法》呃逆)。定名呃逆,简述病机,辨证论治,并认为胃疾之外,还“有其他疾病发呃”。观察准确扼要,为后世医家研究治疗呃逆奠定基础。下面将呃逆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如下。1病因病理1.1饮食寒凉,胃寒气逆冷饮寒凉,生硬果蔬,过食伤胃,胃中寒积,上不能升,下不能降,气郁气逆,冲击清道,引起膈动,发为呃逆。昔有“服寒凉药过多,胃中虚冷而作”(《医部全录·伤寒门》呃逆)。明确指出,“此乃胃寒所生”。1.2湿热痰火,上犯动膈过食辛辣炙煿,胃中积热,热与湿蕴,结聚不通,气逆上窜,动膈成呃;

3、或火邪外犯,炎上攻伐,灼伤膈肌。如明·张景岳之谓:“胃中有火,可以上冲为呃”(《景岳全书》呃逆),即指此而言。1.3情志所伤,逆气上冲忧思恼怒,气逆犯胃,挟痰浊之气滞壅,不得消散,郁而逆气上冲,触动膈间,引起呃逆。明·王肯堂明确指出,“暴怒气逆痰厥”(《证治准绳》呃逆)是呃逆的重要原因。还有,恼怒生火,火性炎上,血脉伤损,膈间掣动,也是导致呃逆常见之因。1.4久病大病,气虚失制脏腑间的相互制约,是身体维持稳态,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久病体虚,或大病体力不支,气虚失制,血虚失养,胃气逆上,逆于胃及膈间,也能致呃。且五脏失和,尤其是积聚癥瘕,伤膈

4、成呃,多为危症。清·程钟龄说“致于大病中见呃逆者,是谓土败木贼,为胃呃,多难治也”(见《医学心悟》呕吐哕呃逆),即为此也。2症候特征呃逆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2.1呃逆征呃声连作,或移时自止,或时发时止;或呃声响亮,或低沉,或重浊,或短促,或微弱。数日数月数年不断。2.2伴随征同时并发精神不安,食欲不振,脘腹不适,胸胁胀痛,干呕哕物,二便不调。时或腹痛,胸闷气逆,头目昏沉,心悸不安,额汗冷湿。久病或手术引起者,还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候。如清·陈士铎所谓:“人有气恼之后,肝又血燥,肺气又热,一时呃逆而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故也,谁知亦是气逆

5、而不舒乎。盖肝性最急,一拂其意,则气必下克脾上,而脾土气闭,则腰脐之间不通,气乃上奔于咽喉,而作呃逆矣”(《辨证录》呃逆门)。2.3脉舌征脉沉细,或沉弦,或细弦,舌质淡,或青绛,苔白,或黄。3诊断3.1四诊合参望诊:望患者面色、舌色、病容,久病、大病(如手术)引起者,观察尤须仔细,如排泄物等。闻诊:闻患者语声、呃声。注意呃声是高昂,或是低沉,或是重浊,或是细微。以辨新久、虚实。问诊:问病史及现症。重在询问病因,如有否消渴、心痹、肺胀、肺萎、噎膈等病。手术引起者,注意了解什么病什么手术,手术后的症情。切诊:切脉。查看久病、大病的腹部,切按肌肤

6、,或触按肝、肾、脾区。3.2现代医学检查以察久病、大病为主,适当应用X线检查,透视或照片,或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四诊,呃逆并有脾胃症状,如消化不良,脘腹不适等,参考现代医学检查,明确诊断,观察病情变化,辨证施治。4鉴别4.1与嗳气鉴别嗳气为胃气上逆所致,症见嗳气,并排出胃中浊物,如酸水,饮食残留物等。明·张景岳曰:“凡人饮食大饱者,多有此证,及饮食不易消化者,亦多有此证”(《景岳全书》恶心嗳气),可资鉴别。4.2与咳逆鉴别咳嗽气逆,系肺之病,咳出痰涎,咳嗽为主,故明·张景岳曰:“以咳嗽气逆而言”(《景岳全书》呃逆),胸膈胀痛,为咳嗽气逆引发

7、。与食管气逆发出的呃逆不同。5讨论金元后诸家,统称呃逆,明?虞抟立呃逆病论治,曰:“人之阴气,以胃为养,胃土伤则木侮之矣。谓之土败木贼也。阴为火乘,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之势,故其气直冲清道而上”(《医学正传》呃逆)。简述病因系木克脾土,胃阴不足,为引起呃逆病因的又一说。张景岳论呃逆,在寒呃、热呃之外,还有虚呃之述,曰:“唯虚脱之呃,则诚论殆之证”(《景岳全书》呃逆)。虚呃临床常伴心、胆系病,张氏观察病因,预后细致深入,颇具临床意义。明代医家,重视针治呃逆,楼英取期门、膻中、中脘(《医学纲目》);王肯堂治产后呃逆,灸期门,乳直下一寸陷”(《证治

8、准绳》)。清·陈士铎评呃逆,谓:“呃逆虽为小症,然治之不得法,往往有变成危症而不可救”,说明不能轻视呃逆,严密观察,防微杜渐。“治宜大补其丹田之气,而少佐之以祛寒之药,则气旺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