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

ID:24616762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_第3页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认识蔡盛捷1,李学麟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1、脾胃学说的起源先秦时期,《黄帝内经》中就对脾胃病理牛.理及脏腑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奠定了脾胃理论的基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1],”概括了脾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的生理功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1]”,则体现了升清降浊在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同样,脾主肌肉四肢,四肢的活动需要脾气的濡养。“胃者,水谷之气血之海也[1]”,人若能进食水谷精微,则能充养正气,正气实则能战胜邪气,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难经?四

2、十二难》提出:“脾裹血,温五脏[2],”这为后世“脾统血”的理论奠定了基础。2、脾胃学说的形成东汉时期,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著成《伤寒杂病论》,它的出现对脾胃理论有很大的提升。首先仲景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的观点,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对疾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仲景在《内经》“阳道实,阴道虚[1]”的基础上阐述了实则阳明,治实求之阳明;虚则太阴,治虚求之太阴。仲景认为脾湿胃燥太过是太阴、阳明发病之源[4]。此外仲景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4]”,关于“四季脾旺”有多种理解,近年来有关学者认为“四季脾旺”当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则人体不易受到邪气

3、侵袭。可认为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进一步发展[5]。3、脾胃学说的发展唐?孙思邈在《千金方》辨治中以脏腑为纲,虚实寒热为目,丰富了脾胃学说的内容。宋?钱乙进一步充实了脏腑辨证理论,对脾病辨治再分虚实,首创泻黄散、易黄散等名方。金元时期,张元素在《金匮要略》枳术汤的基础上改汤为丸,白术用量多于枳实,以补脾胃为主而增强胃气,体现了“养正积自除”的观点,提出治脾宜守、宜补、宜升;治胃宜和、宜攻、宜降等治法[6】。其弟子李东垣则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7】”的观点,李氏认为如果元气本身不足,加上胃气弱,若饮食倍增,则脾胃之气亦受到伤害。他创立了许多治脾之法,如甘温除热,升阳

4、益胃等[7】。4、脾胃学说的完善明清吋期,对脾胃理论作了许多补充。如明?张景岳在东垣的五脏有病当治脾胃的基础上,提出了调五脏亦可治脾胃。张氏认为:“如心邪之犯脾者,心火炽盛,清火可也,心火不足,补火以生脾可也...[8]。”能否正确地掌握脾胃与五脏的关系,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奋很大的帮助。清?叶天士在脾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胃阴学说和脾胃分论,他认为“脾胃体用各异,太阴湿土,得阳始运...[9]”。叶氏主张治疗上以胃为主,用甘平、甘凉之品养胃阴,这种胃阴宜养的观点为脾胃学说增添了活力。5、临床应用笔者参考了近年的相关研究,总结了有关学者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方法,他们在其治疗上有独特

5、的见解:①胃痞:陆为民[10]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痞当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袁红霞[11]、梅国强[12]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胃痞,以升脾而降胃之法。徐新利[13]等运用半夏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治疗胃痞伴反酸、嗳气的反流性食管炎,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够调控体内神经降压素的合成与分泌,旋覆代赭汤能改善食管下段黏膜pH值,从而促进疾病恢复,增强胃肠动力而缓解症状。②呕吐泐为民[10]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呕吐,根据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等典型柴胡证以小柴胡汤化裁和解少阳而止呕。③胃痛:袁红霞[11]、陆为民[10]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黄芪建中汤集诸甘味药于一

6、体,共奏调中、补中、缓中、温中之效,以达甘温补脾、缓急止痛之效。徐新利[13】运用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痛。梅国强[12]砬用小陷胸类方治疗痰热中阻、气机不畅之胃脘痛。④腹痛:张迪蛟[14】运用乌梅丸苦辛安蛔治疗寒热错杂型腹痛;徐新利[13]根据“六腑以通为用”原则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6、小结综上所述,脾胃理论源于《内经》,充实于《伤寒杂病论》。仲景不仅提升和完善了脾胃理论,在治病、防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这为后世医家进一步完善脾胃理论奠定了基础。经方在临床中不仅应用于慢性脾胃病,对于一些急重症也取得巨大的突破。参考文献[1】张登本.白话通解黄帝内经[M

7、].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542[2】凌耀星.难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3】范永生.金匮要略[M].新世纪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4】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杨毅.《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浅释[小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5):5[6】张元素.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M].中国古籍书版社,2005:11[7】万凤,赵琰.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4):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