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1234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的传播优势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的传播优势学 论文关键字:《京华烟云》 商品化包装 影视作品改编 论文摘要: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巨著MomentinPeking的翻译版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流变,其中,张振玉译的《京华烟云》成为最具生命力的译本,也是广大读者追捧的对象。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该译本的商品化包装和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市场推动作用。 林语堂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一部旨在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小说MomentinPeking可以说是林语堂先生的英
2、文代表作,该小说也曾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由于该作享有现代版《红楼梦》的美誉,大量的关于中国传统习俗的内容,如婚嫁、丧葬、中医、宗教、诗歌及对联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字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从20世纪40年代起,国内外数位翻译家曾将该作译为中文,而其中台湾翻译家张振玉于1961年完成的《京华烟云》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文学翻译作品。从最早的台湾德华出版社到大陆的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再到现在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该版本在不断地再版和出版商的包装中得以实现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也成为大部分读者心目中的首选版本。本文试图
3、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该版本的特色及其胜过其他版本的传播因素。 一、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包装。 第一,由陕西师范大学于2008年出版的译本在封面设计上两个特别之处。首先,封面上增加了更多的文字信息,如文学大师林语堂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享现代版《红楼梦》之美誉、四度获诺贝尔文学提名之殊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补充文字信息在封面上的确增加了该译本的可看性。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如上评论都是针对林语堂的原著而非译作,尤其是四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是林语堂本人,并不是翻译者张振玉。那么对于这样的信息出现在一部译作的封面,出版商的用意
4、非常明显,他们希望借用原著的盛名和原的巨大影响力来提高其在读者中的认知度并推动译作的传播。此外,该译本在封面上只出现了林语堂著的字样,并没有译者的名字。译者张振玉的名字被安排在了书的内页,所以读者很难一下子从封面上辨认出这本书是原著还是译作。由于众所周知,林语堂先生是一位双语作家,很多读者由于没有发现译者的名字,以致读完译作仍误以为这是一部中文小说。显然这样的策略极大地推动了该作品的关注度。至少这样的包装设计会留给读者一个印象,即该译本是原著的官方译本或为林语堂先生所推崇的译本。正是由于出版商的精心设计和包装使得《京华烟云》
5、获得了优于其它译本的传播优势。 观众第一次得以在电视上认识原著中的人物是在1987年。一部由台湾国立电视台拍摄的22集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剧中木兰的扮演者就是著名的演员赵雅芝,因为其惟妙惟肖的表演和非常接近于原著的气质,至今仍是读者心目中最完美的姚木兰。由于该剧制作于台湾,且张振玉本人就是台湾人,故观众将张振玉的版本视为电视剧改编的蓝本。由于该剧剧集有限,对原著的很多人物和情节作了适当删节,故很多不懂英文的读者因无法直接阅读林语堂先生的原著都转而阅读张振玉的中文译本。电视剧的热播不仅使得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
6、云》在台湾的热销,也最终促成了1987年底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获得此版权并让大陆读者第一次能够阅读该版本。 2005年,该作再一次被搬上了银幕。由大陆制作人投资、多位一线演员的加盟演出,该剧仍以京华烟云为名在中央一台播出。此时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的版本《瞬息京华》已经面世,该版本一经问世就常常被学术界拿来和张振玉的版本进行比较。但是由于两次电视剧集的改编均是以京华烟云命名,且剧中的人物名字也皆与张振玉的译本翻译一致,故大部分电视观众仍会选择张振玉的译本以寻求和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做以对比。这两次电视作品的改编延续了《京
7、华烟云》在市场中传播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正是出版商的成功包装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成为市场上最具号召力和生命力的版本。所以要想使得一部文学翻译作品获得广泛传播,不能忽略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除了翻译者,出版商、编辑、大众媒介等都是传播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lw.nSeAc.编辑发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