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ID:2459910

大小:3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6

上传者:U-1863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SCI-TECHINFORMATIONDEVEEOPMEN~&ECONOMY2007年第l7卷第6期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6—0250—03收稿日期:2006—09—27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周公良,李培湘(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介绍了创新思维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创新思维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克服途径,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思维障碍中图分类号:G305文献标识码:A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由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创造就是创新,创造性作为民族自立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民族的昌盛,社会的发展在于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创新思维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创新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使思维的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世界上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汗水,都是人们勇于创新思维的结晶.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产生的基础是知识的密集和人才的密集及以之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之所以变成生产力,是通过人创造知识并将其活化或转变来实现的.因而,知识经济主要的载体.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4)~JD强大学生公寓建设.使学生组织分布在大学生公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的优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公寓里.3.4求真务实全面开创新局面第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3支队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3支队伍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第二,要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联产生的渊源在于智能,在于人才,在于创新思维.一个民族要奋起,振兴,不能没有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克服途径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大量具有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最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创造性思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为创造性思维涉及人们的认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又与人们长期形成的认识风格,工作作风有关系.同时,人们的心理品格和态度也会对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因此,创造性人才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思维障碍,特别是各种心理障碍.如何来认识这些思维障碍并加以克服,对于创造性人才来说显得十分重要.2.1权威性思维障碍及其克服途径人们常常对学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产生尊敬和崇拜,因为这些权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往往很有建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使我们事半功倍,但过分相信权威将极大地阻碍我们的创新思维,就会使我们缺少“自我思索,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说:”尽管我们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系沟通的机制,大家都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2fl-~,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参考文献[1]胡锦涛.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1).[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N].人民日报,2005一Ol一19(1).(责任编辑:戚米莎)第一作者简介:林俊华,男,1949年l2月生,1977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4lO0o.ConsiderationsaboutImprovingtheIdeologicala ndMoralQuafityofUndergraduatesCompletelyundertheGuidanceof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LINJun-hua,ZHANHuan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ontheimportanceofstrengtheningandimprov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lfortheundergraduatesunderthenewsituation,andadvancestheworkingconceptofimprovingtheideologicalandmoralqualityoftheundergraduatesand.someworksthatshouldbedonewel1.KEYWORDS: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ideologicalandmoralquality;un dergraduate周公良,李培湘浅论思维障碍的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刊E-maihbjb@mail.sxinfo.net高校园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补救立新,富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活动,它与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是格格不入的.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创新性人才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被旧的观念所束缚,加强创造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能动性.2.2习惯型思维障碍及其克服途径习惯型思维即对上一次的抉择不加分析,不加思索的盲木重复,其特征是对问题的思考总按照第一次的方向和次序进行.人是习惯的动物,一种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变.我们常常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我们常沿着熟悉的路径行走;我们常在几家相对固定的餐厅用餐,习惯不必过多思索就能舒适地生活然而,习惯未必是一种最佳选择.也许我们可以把时间更合理地安排;也许还有一条更便捷的道路;也许有其他味美价廉的餐厅更适合我们.但习惯性思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重复上一次的抉择.这种习惯性思维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习惯性思维使人解决问题时基于原来的工作经验,习惯走前人的老路,从而变得思想僵化,思维方法单一,逐渐失去创新意识.要突破思维定式,就要求创新者经常与自己的思维习惯作斗争,不要被习惯所束缚.尤其不要沉迷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之中,抱着经验不撒手.要多应用新的思维方法,经常变换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2_3从众型思维障碍及其克服途径,从众心理是指放弃独立思考,盲目相信大众,一切跟在别人后面.不出头,不冒尖的心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从众心理,但过分相信群众,缺乏独立的思考则会导致错误.智慧的安徒生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国家的尊严,君主的体面,群众的智慧被从众型思维这柄利刃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我们应该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或做法保持应有的判断力,既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又要相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无论是面对”群众”还是面对”少数人”,我们都应该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任何时候,放弃独立思考.一味跟随大众,就会走弯路.所罗门?希尔指出:人类有33%的错误来源于跟着别人走.从众心理,一方面是态度问题——疏于学习.懒于思考;另一方面是能力问题——学识浅薄,认识有限.端正态度,提高能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人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从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并取得骄人的成绩.2.4书本型思维障碍及其克服途径书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知识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很多时间,书籍是知识的代名词.不过,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异.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索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多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不少的麻烦.三国时”熟读兵书,谙熟兵法”的马谡在保卫街亭的战斗中.依据兵书上”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背水一战.以一当十”的谋略,在山上屯兵,结果因失街亭而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赵国的赵括根据兵书上”一鼓作气”“除恶务尽”的教诲.出兵追击,结果被乱箭射死.正如着名的心理学家安玛华尔所说:”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受教育的危险是.用老办法办事和按部就班的琐碎程序使人看不到超越常规的创造方法,在学习一门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2.5单线型思维障碍及其克服途径单线思维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只选择一个视角,一个角度去认识对象,遇到问题,习惯于去寻找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一旦找到一个保险的合适答案时,便不管其完善与恰当程度如何,就死死抱住不放,不愿再去寻找其他可能有的答案,很少能从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把握和认识对象.正是人们有长期养成的单线思维习惯,或者从单方面,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直线思维方式或单一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造成思维狭窄,达不到预定的创造目的,特别是遇到困难,会显得束手无策或迷惑不解,有时还会把思路引进一条死胡同.实际上,任何一个创造对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与外界事物是有联系的,并且在不同的条件和因素影响下,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应该提倡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多学科的立体思维.并采用发散,收敛,侧向,反向等多种思维方式,开拓思路,综合思考,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圆满解决或新构想的提出 .但是立体思维,一定要目标明确,紧紧扣住创造对象,而不能毫无目的.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和配合,但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无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成长的摇篮.显然,学校教育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独特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共同作用.3.1教师创新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新教育观念,吸纳创新理论知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提高自身创新素质;要了解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欲求.把握学生层级递进的心理特征.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台这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呼唤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和正向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同时教师要利用好课外这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第二课堂.3.2学生注重创新思维的自我修炼学生是培养自身认识和获取创新思维的主体,注意创新思维的自我修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同时积极的心态是激发创新潜力的关键因素.遇事时总以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蕴藏的极大潜力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自卑是束缚创新的一条绳索,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其次,提升自我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设计师”.它依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接收和储存的各种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制作,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甚至从未存在的事物形象.所以马克恩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人人都有想象,想象力大小取决于后天的锻炼.只要有意识地修炼它,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博览群书,勤于和善于观察,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保持饱满的热情.再次,做到敢疑与善疑.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成为一个创新人才,修炼自己的怀疑精神就成了必要之举.要让怀疑在自己的创新过程中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需注意两点:一是敢疑,大学生必须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敢于背离正统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习惯的通行的观点提出异议.二是善疑,所谓善疑就是提倡理智的怀疑,而不是盲目的怀疑.深思熟虑,审慎,积极的怀疑,是科学发现的诞生与技术发明产生的先导.而不加思索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创新发明的大敌.做到善疑,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多参加实践.3.3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呼唤管理的全方面创新目前,高等学校现行的常规管理是2O世纪中叶以来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晶,在2O世纪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并在今后仍将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技术的革命,尤其是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曙光微现,人才概念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管理的有些方面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并逐渐显示出其弊端.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创新型人才高度竞争的世纪,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得到极度发挥的25l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6期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6—0252—02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刘慧玲,肖学香(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信息技术和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完成了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又一次飞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继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发明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其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而言,它既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因此,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课题.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及管理自动化的鲜明时代特征,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1现代教育技术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手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嘴巴+黑板+粉收稿日期:2006—10—10笔”的单一教学手段,逐步发展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数字音像,电子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它以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互动的操作性和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如应用网络进行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教育范围,实现了教育信息的资源共享.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交互性,便于学习者主动探索与主动发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计算机的虚拟性,能提供模拟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和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和提出假说,使得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进行的教学成为可能.为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全新的教学手段.1.2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丰富了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育信息的采集,选择,存储,转化和传输过程,实现了大量新信息的广泛,快速传递,提高了教育信息的处理效率和信息采用的便捷程度,既为学生提供了不受学科限制的综合性信息和技术,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会判断,决策和创新的机会,促进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1-3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体的各种视听材料和多媒体教材,不但为学生认知外部世界提供了具体,生动和形象的观察经验,而且还提供了一种世纪.当前管理创新需要对管理目标和办学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参考文献[1]于连涛.刘伟.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o4.[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郑立亮,陈玉科.构筑思维创新的平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o2.[4]杨雁斌.创新思维法E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周延波,郭兴全.创新思维与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李世明.思维方式论——谁拥有了科学的思维.谁就拥有璀璨的人生IS].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7]段福德.创新思维的自我修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o2.[8]李向成,任强.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刘翠玲)第一作者简介:周公良,男,1977年生,现为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南充市,637002.DiscussiononBreakthroughoftheT.hinkingObstaclesandtheCultivationoftheInnovativeThinkingZHOUGong—liang,LIPei-xiang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innovativethinkinganditseffectinthesocialdevelopment,andanalyzesonthemainthinkingobstaclesthatappearduringtheinnovativethinkingactivitiesandtheconqueringapproaches,andadvancessomestrategiesoncultivatingtheinnovativethinkingabilityofthestudents.KEYWORDS:innovativethinking;innovativeeducation;thinkingobstacle2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