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高诗歌教学

谈职高诗歌教学

ID:24555909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4

谈职高诗歌教学_第1页
谈职高诗歌教学_第2页
谈职高诗歌教学_第3页
谈职高诗歌教学_第4页
谈职高诗歌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职高诗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职高诗歌教学毕业内容摘要: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1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关键词:诗歌艺术鉴赏意象审美体验中国是1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起源于诗歌。诗

2、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1种文学样式。它在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的主要体裁之1。作为最高艺术审美形式的代表,诗歌最能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力。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诗歌的教学。然而,当前职业中专的诗歌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薄弱,学习兴趣的缺失,不知道如何读诗;教师为了赶进度忽略诗歌教学,很多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大都把诗歌的主要内容讲1遍,然后让学生去死背。结果是完成了任务,扼杀了学生的艺术美感。诗歌教学的混乱和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感受

3、力。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说过,1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3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诗歌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作为1名职高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重新认识诗歌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读诗,开阔学生审美视野。1、教会学生如何读诗(1)从语言本身找信息,找诗歌的诗眼。散文有文眼,诗歌也有诗眼。诗眼就是诗歌的关键词,体现了情感起伏和思绪变迁。诗眼是整首诗的脊骨,支撑着诗歌的构架,其他的枝叶都是在此基础上伸展出去的。1般情况下,诗

4、歌的诗眼是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表现事物的状态、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动词表现动作以及情感的变化。王国维在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1句时,说道,著闹字而境界出,闹就是诗眼,刻画出了热闹的景象,使得春景动态化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是诗眼,绿色代表了优美的春景,使吹具有了视觉感受,又暗示着新的年头,表达了诗人对家的眷念。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思就是全诗的诗眼,因为整首诗都是诗人英才难求、壮志未酬的感慨。找到诗眼,就把握了诗歌的大致脉络,读诗就有了线索。(2)体会诗歌的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诗歌中的写景,不是单

5、纯、孤立的,而是诗人配合情感需要的计策。我们熟悉的比兴手法,就是很好的证明。先言它物,而引起所咏之辞,它物只是个铺垫,诗人意在辞。例如《诗经桃夭》,每章开头都以桃花渲染欢快热闹的气氛。诗歌中的兴与正文没有意义上的关联,但有情调上的联系。要悉心体会诗歌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透露了诗人的思绪。例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烟波体现了愁情,配合暮色和弥漫的烟波,愁情更重,同时,愁也具体化了。(3)琢磨诗歌意象。意象通俗点说,就是小说、散文中的形象,但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是诗歌的灵魂。意象与诗

6、眼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具体化。透过意象,可以看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月、柳、黄昏都是很典型的意象。暮色起愁,看到月亮,漂泊在外的人想与亲人团聚;看到黄昏,恋人们期待甜蜜的约会,游子涌起归家的冲动。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传统,提到柳有种伤感。短短的1句诗,通过几个相互联系的意象,表现了丰富的内涵。(4)探讨艺术特征。诗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语言特征、修辞手法。这是读诗的高层次追求,对思路的开阔、想象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探讨艺术特征,就像走进诗人的世界,与诗人对话,要体会当时的语境、感同身受。这1点,在读古诗时尤为重要。由

7、于年代的久远,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难以理解古人的情感。就像我们不理解屈原为何要自杀,陶渊明为何要安于清贫。诗歌中的象征是用具体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暗示性地意指这1形象或形象体系之外的事物或对象,包括某种思想感情或抽象意义。2、我觉得在诗歌教学中必须反复钻研,深入体会,把握诗歌的跳跃性和含蓄性。教师对所要教的每1篇文章或作品,都要事先反复钻研,深入体会它,熟悉它,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讲课时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地步步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和领会,对诗歌作品自然也要如此。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从备课到讲课,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感到,诗歌要比其他体裁作品难教。篇幅越短越

8、难,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这除了主观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